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减负提质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这是哪位皇

2023-12-12 来源:柚子资讯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这是哪位皇帝写的?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新农民

移动信息期刊

河北画报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