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能削藩成功为何朱允炆削藩却失败了呢
汉武帝能削藩成功,为何朱允炆削藩却失败了呢?
众所周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他在削藩时用的这一招,叫“推恩令”。是主父偃向汉武帝献策的。所谓推恩令,就是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本来这些藩王跟皇帝一样,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推恩令一下,藩王所有的儿子都有了平等的继承权。汉武帝的这一招让藩王们没有办法提出反对意见。皇帝下推恩令,自然是要削弱藩王们的势力,他们也心知肚明。但是哪个藩王都不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即便这一代是,下一代也未必就是。而且他们的那些不是长子的,庶出的儿子们也乐于接受推恩令使自己获得了部分的权力。于是藩王被夹在了皇帝和自己那些非嫡长子的儿子们之间,进退不得。只能选择接受。时间一长,藩王们的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平叛。而且那些非嫡长子继承的只能封侯,被纳入到了中央-地方郡县的管理体系当中。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藩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彻底被解决了。
朱允炆的性格对他的政治意向的影响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有所表现,比如他认为大明朝只有靠儒家文化,所以比较重视南京等地江南士绅阶层参与国家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靠儒生文人来治理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向相左,这不能说不对,比如朱元璋的分封制度对于封建专制朝廷来说肯定是不利的,只是如果江山社稷只靠一些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五体不勤只知做文章,习周礼,一味奉古尊古的老书呆子,而不是一些务实知经世之道的能臣的话,那对大明朝来说真的不是好事。
第三、用人不当,导致失败
可以说朱允炆虽有远大抱负,但是治国经验能力还不足,用人识人也不行,这点在之后的与燕王朱棣的战争中就有体现,比如由于建文政治意向比较趋向于儒生文人,而不重视信任武将。在临战的时候派出了他比较信任的国舅爷李景隆,可惜国舅爷李景隆在战争中的表现可谓一言难尽。这与此时的燕王朱棣相比可谓相距甚远,燕王自幼熟读兵书,跟随其父朱元璋东征西讨,熟识用兵之道,而且麾下忠实又能力出众的下属众多,在用兵和用人上,亲近武将的朱棣和亲近文人的朱允炆相比,从这方面看可以说朱棣有着不小的优势。其结果也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完全显现出来了。
朱允炆削藩手段太过小儿科,有失智慧,造成其他藩王已经人人自危,所以我认为这种削藩能成功才怪!
- 上一篇:巴列维王朝在二战期间是怎样的是中立国家吗
- 下一篇:汉武帝重用东方朔的原因是什么
- 2025-05-13养猫之后脸上起祖孙头上都长癣竟是撸猫惹的
- 2025-05-13国家什么时候禁止养猫狗法国参议院通过反虐
- 2025-05-13培养猫定时吃饭猫是怎么进食的如何培养猫咪
- 2025-05-13养羊还是养狗好杂谈养狗与养羊
- 2025-05-13杭州人养狗不养孩子杭州不需要年审养犬证了
- 2025-05-13万科蓝山别墅里养狗好吗文明养犬要牢记
- 2025-05-13热巴想养什么颜色的狗迪丽热巴T恤搭配心机
- 2025-05-06华夏家博会和家网装修服务郑州家博会来袭带
- 2025-05-06奉贤家装装修价格75平米的房子装修只花了
- 2025-05-06厨房装修家榨汁机放置方法厨房电器太多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