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钻头

藏式装修客厅柜子衣柜明星网红追捧的新中式

2025-04-25 来源:柚子资讯

(IC photo / 图)

都说时尚是个轮回,没想到多年后,根植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新中式”风逆势崛起,成为明星争相演绎、深受年轻人追捧、资本急于入局的新风尚。

不同于对传统中式服装的复刻,新中式服装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它是在现代服装的设计中融入中式传统服装元素所呈现的新风格。从旗袍到汉服,再到中山装,中式经典都能在设计师的巧思下焕发新生,譬如改良版旗袍、泡泡袖盘扣连衣裙、大廓形立领中山装等。

根据平台数据,2023年小红书“新中式”相关笔记增长390%+,互动总量增长188%+,在喜欢新中式穿搭的消费主体中,18至34岁的年轻人占比接近七成。

这个曾经连“妈妈辈”都嫌土的中式穿搭,究竟是如何逆袭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时尚新宠呢?

新中式的时尚上位史新中式的崛起与中国风密切相关。起初,很多国外知名设计师会在服装设计中引入中国元素,西方时尚大师“海盗爷”John Galliano便是中国文化的拥趸。

早在1993年,海盗爷受到华裔好莱坞明星黄柳霜的启发,在自己的品牌中推出了旗袍风格的服装。在Dior 1997秋冬高定大秀上,他以1930年代中国的海报女郎为灵感,用丝绸、锦缎等高级面料与盘扣、旗袍、吊坠等中国元素相结合,塑造的复古名伶形象至今都是时尚史上的经典。

借助中国风的根基,新中式风得以在中国设计师的巧思中逐渐展开。例如将中国经典传统元素融入服装的高定女王郭培,风格融汇中西方美学语言、以极简新中式为特色的

Samuel Gui Yang,塑造东方神秘感的Ms Min等,都在新中式风的成长中投入了巨大精力。

2022年,Dior马面裙事件无疑是将新中式风从小众推向大众的引爆点。

其时,在Dior发布的秋季成衣系列中,出现一条形似中国马面裙的中长半身裙。细心的中国网友注意到,其设计与中国传统的马面裙高度相似,有抄袭中国的嫌疑。面对质疑,Dior未做出任何回应,仅在其中国官网撤下了这一争议产品。此后,马面裙多次因销量过高登上微博热搜,山东曹县马面裙的生产商甚至忙得连春节都没有时间休息。

当然,明星带货也是助力新中式风普及的利器。2021年,热播网剧《司藤》的爆火让观众领略到了新中式穿搭的魅力。剧中,景甜扮演的女主角司藤,通过数十套国风满满的造型圈粉无数。2023年,周也在电视剧《很想很想你》中尝试的多款新中式外套,也让很多女性观众为之倾心。

在刚结束的巴黎时装周上,新中式“代言人”杨幂穿着复古的绣花黑金唐装在巴黎街头拍摄的“时尚大片”,更是让新中式风再添热度。截至目前,这件售价799元的同款服装在杨幂的助攻下,成为该店销售量最高的冠军单品,很多网友甚至开玩笑地称该现象为“中国人的血脉觉醒”。

(IC photo / 图)

要贵气,不要老气虽然新中式风颇受追捧,但要驾驭它绝非易事。选穿新中式单品时,全套传统的搭配方法容易给人留下老气横秋的印象,稍有不慎还可能产生穿越古代的错觉。

因此,新中式元素与现代服饰巧妙结合往往效果更佳。比如将中式夹袄与浅蓝色牛仔裤搭配,或是盘扣上衣搭配丝质长裙,现代又不失中式韵味。

材质和做工是考量新中式品质的核心因素,优质面料能够展现出高贵气质,而次品则易显得廉价。最近由新中式衍生出的中式老钱风,在品质追求上就显得尤为讲究。它在保留传统中式元素的同时,特别强调简约低调的设计、优质的面料以及清冷内敛的中性色调,旨在展现出东方独有的典雅贵气。

有趣的是,一些网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新中式穿搭提供建议。例如,他们认为衣服的纽扣应该是单数而不是双数,因为单数自古以来被视为阳数,代表着吉祥如意;而双数则被视为阴数,象征着阴间,是死者穿的衣服。

服装的颜色也有讲究,古人忌穿全身纯白的衣服,因为白色象征着丧葬之色,例如古代孝服通常以白色粗布为主。

这些穿搭禁忌可能至今不再严格适用,但其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却肯定了新中式风的中国基因。正因如此,该穿搭趋势不仅值得中国人骄傲,也更应被珍视与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式风虽然不乏各种搭配技巧和考究细节,它的穿搭场景也不局限于任何特殊场合。但仍有大多数人反馈实穿效果平平。不少博主甚至制作了与明星同款穿搭的对比视频,展现实穿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

虽说明星是新中式穿搭的“活招牌”,但中国风能否走得更远,最终取决于其是否能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该风格虽然能触动本土消费者的文化共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此买单。长此以往,新中式品牌很可能陷入有价无市的窘境,毕竟不是每款产品都能像马面裙一样成为爆款。

眼下,新中式品牌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持续推出既符合大众喜好又适合日常生活的设计,维持大众对于新中式风的关注。至于这股风潮到底还能流行多久,它能否在充满竞争的时尚界占据一席之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艾玛

责编 刘韵珊

下一代期刊官网

就业与保障杂志

通信电源技术杂志社

世纪之星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