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体育时空

国字胡明星明末平江籍显宦胡九万

2024-12-20 来源:柚子资讯

据清朝大臣平江著名史学家李元度(1821-1887年,汉族,湖南平江县三市镇人。字次青,光绪十三年升任贵州布政使,从二品。)光绪年间撰写的《杂文摘录》记录:“经几番打听,原来虹桥之境竞以三大姓为主,形成家族之风盛行的民风民俗,最大的姓氏为李姓,人最多,在当地较为显赫,次则是胡氏,再则是艾氏。此三姓在明朝时皆出过显宦,有几人在朝廷都是大官,故而当地流传甚广的是艾都堂即艾穆、胡九万、李绵阳三人。在天井山读书时诗酒神仙吕洞宾乔装老者到天井山卖墨的故事,老者讲得头头是道,少者听得津津有味,一年年传讲,一代代精听,把个故事传得神而又神,讲得真而又真。故到了后来虹桥人引以为骄傲而又自豪的一句话,便是胡九万、李绵阳、艾都堂做官还算我平江。此三姓望族,人口众多,如其材智,各有人文脉络,在地方上宗族势力特大。”

笔者系胡九万的直系后裔,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听长辈关于九万公的经典故事。近年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家谱,对先祖九万公的少年好学、青年中举、中年效忠、英年早逝,有了全新的认知。

少 年 好 学

平江胡氏始祖令远公之后裔三十世孙胡九万,官名鹏举,名而上,字九万,号三亩,系平江县大坪乡(现石牛寨镇)庄楼村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正月初三日生。少年时代在天井山读私塾,也许是沐浴了天井山的灵气,从小志向远大、忧国忧民。天井山地处虹桥、大坪的中间,居高而秀。自宋朝开始,寺里便有僧人在此修禅,后改为私熟学堂。先后有先祖胡邦杰(正三品)、胡茂(解元)、胡德元(举人)、胡时万(举人)、胡天游(著名诗人)及艾科(正七品)、艾熙亭(正二品)等人在此求学。胡九万的家就在天井山的山脚下,从北边上山,山路崎岖陡峭,要半个时辰才能到达。在山顶寺庙内读私塾,环境优雅,与世隔绝,能使学者潜心攻读。九万公在这避静之处,刻苦耐劳、苦读诗书。要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需要背诵《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以上合计四十万七千二百多字,这些书籍都是归属伦理教材,除背诵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融会贯通之目的,必然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几十倍于四十万字的各家注解。远不止此,还要涉猎浩如烟海的,以儒家归属伦理为主线写出的诸朝“正史”、典籍和文学书籍。少年九万,通过多年的磨练,记忆力超人,能过目不忘,为日后乡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 年 中 举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是人生的四大喜事,而金榜题名又是其中最大的喜事。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唯才是举,选拔国家官吏的主要手段。多年寒窗苦读,历尽科场的艰辛,顺利通过多次考试,实现金榜题名,成为万人羡慕的官吏是历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要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绝大多数选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皓首穷经,有的年过古稀仍然考不上科举制度台阶中最低的级别——秀才。20岁前,胡九万顺利通过了县考。明万历39年(1612年),九万公时年21岁,赴岳州参加府考也顺利通过。高兴之余,结伴游岳阳楼,看到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亲身体验到明朝末年朝廷内忧外患的困境,写下千古名句:

名楼甲天下,今古独争雄。

地阙天光补,窗虚眼界空。

君山当砥柱,川水远朝宗。

登眺频呼酒,沉吟忧乐中。

府考通过后,刚好自己的儿子出生,喜庆之余,就将儿子取名为:以一。其时,老子名九万,儿子叫以一,许多人很难理解。几年前的清明节,我回家扫墓,与同房长者学初老先生谈及此事时说:老子名九万,儿子叫以一,应该是九万公青年时代的志向,是父愿子成龙师愿徒出众的想法。他殷切期望自己的儿子超过老子,比自己好,甚至比自己将来的官职更大,因为“以一当十”,十比九要大呀。学老先生连说三个妙!

科举考试中,取得秀才资格后,社会地位会相应提高。在封建社会要取得秀才名份,实属不易。即使取得秀才身份,因为家贫,娶妻生子等家庭负担,多数人遂以设塾教书或坐堂行医谋生。只有少数殷实富户或天份高的人,通过会试,殿试迈入仕途。明朝时期,湖南湖北是一个省,称湖广省,乡试地点设在武昌。明代湖广省的考生每年有近万人,三年一次机会,但只能从中录取不到100人,而且考生中三分之二的人属湖北籍。因为湖南考生路途遥远,要经过洞庭湖,风波不测,间有覆溺之患,甚至搭上性命的也不少。能金榜题名的应是少数姣姣者。九万公于天启甲子年(1624年)到武昌参加科乡试,并取得湖广省第四十五名举人,时年33岁。九万公能脱颖而出,这与他父亲达宇公的支持、鼓励是离不开的。达宇公也是读书人,考取了秀才资格,并先授礼部冠带后敕封文林郞。常以高祖父湄川公(1445—1525年,名胡湘,明成化十年甲午中举人,曾任四川省荣昌县、洪雅县县令,正七品)为榜样,来激励后代。随后,九万公考任江西省赣州府推官。祟祯十年(1637年)封文林郎。

中 年 效 忠

推官为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明代推官需要听审的案件大致包括以下三大类:一、百姓递交的案件。二、上级各机构批发下来的案件。三、州、县案件的复核。州、县作为府的下级机构,初审之后的案件需要递交府级的推官进行审核。如判处极刑的,必须经过推官复核。从以下资料,可以看出,九万公为官公正廉洁,政绩突出;不畏强暴,秉公执法。

据《沅湘耆旧集》云:“傲轩诗,一刻于明弘治间,是其七世(侄)孙湘湄川为荣昌令时;再刻于嘉靖时,乃八世(侄)孙湘之子大器编次重刻;三刻于崇祯中,适其十二世孙鹏举司理虔州,有陈际泰序。虔州即今赣州,胡天游十二世侄孙胡三亩先生,当时出任司理一职,为人豪气,政绩突出。在重刻元祖诗集时,曾请陈际泰、杨文彩两人作序。”

据赣州籍杨文彩〔崇祯戊辰(1628年)选贡,入北雍,祭酒吴公称其天下文章第一〕。在《傲轩诗集》序中说到“岳阳胡三亩先生,奉简书司理吾虔,车旗下日,虔人以手加额,有神明之颂。彩邑远郡城四百里,声闻如震。既而彩获谒公,见其神气高爽,与人真率,全乎其性情之所至,心拟议焉,以为标韵不可多得,大似风雅中人,恒颂以向人,而人未之知也,只赞公之明允如此,钦恤如此,毅然不屈于威富如此。彩以为如此,则韵至矣,不必复进而加其说。”

以上不难理解,三亩公任上司理赣州,百姓称呼为神明,远近几百里的土冦,只要是闻到胡九万大名,都会震慑。而且三亩是性情中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

陈际泰(1567-1641年),字大士,号方城,江西临川人。明末古文家。“临川四大才子”之一。 崇祯七年(1634年)陈际泰68岁中进士。在《傲轩诗集》序:“逸民胡天游先生,虔司理三亩公之元祖也,公治虔有异政,英气浑藏,以身肃物,不怒而威,一时墨吏罢民如猬,为功曾班叔奔北,能可知已。”

陈进士短短的几句,描述非常详尽。胡天游系三亩公元朝先祖,三亩治理赣州时政绩特别突出,有英雄气概且深藏不露,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故而不发怒也很威严。在任上贪官污吏和不从教化及不事劳作的刁民如刺猬一样畏缩。为三亩公的突出政绩,曾应遴进士到北京向皇上进柬,保荐任贤。

据明清《平江县志》记载“鹏举谳决能得情,每亲书判语揭示。惩诬告,禁仇攀,饬胥吏访缉讼师,讨平汀潮土寇陈万、赖四总等,清判产、以助军饷。尝兼司关税,正权量,罄剔库蠢,羡金四千两,悉存公充赈恤,不以自私。署赣县时,奸胥侵盗钱粮,追问,置之法,力减征收火耗,徒建县学,修复古玉虹台,外艰归。赣绅百余人为诗文颂遗爱,曰《江城淑问》胪政迹凡二十八条,具载姓名事实,为之序者,兵部尚书李邦华、进士曾应遴等,皆赣吉人也”。 九万公任上无私无畏、清正廉洁深受赣州百姓爱戴。祟祯九年(1636年),由于司理有方,政绩突出,敕命“戴前治声腾阙”,升授南京吏部主事(正六品)。

英 年 早 逝

崇祯年间,九万公在赣州任上,家里准备给二儿子仲晖公建房。基地紧靠着艾姓的房屋地基,艾姓刚好也在备建。因此二家发生纠纷,胡姓亲属自持人多势众,要强行施工。艾姓也不示弱,一时间,县官拿胡艾二家无可奈何。其实胡艾二姓既是邻居又是亲戚,而且都有当朝显赫家世背景。因为九万长妻是艾熙亭之侄女,建房者是熙亭之亲属,熙亭之子艾而庆也在朝为官。九万公闻讯,陷入深思。后立即修书二封,对艾氏姻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苦相劝,应化干戈为玉帛,建议各退回自己一侧二尺。对自己的家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在信中附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它二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通过九万公从中调解,双方各退二尺,留出一条四尺宽的小巷保留至今。胡艾二姓子孙,从此和睦相处。九万公客观公正,巧妙化解矛盾,在当地传为佳话。

九万公娶当朝二品官员艾熙亭(1534-1600年,大坪庄楼人)之侄女艾氏字县贞(敕封恭人1593—1684年)。生三子:以一、仲晖、雍公。又娶本县陈氏字正贞(1617—1672年),生一子:朋来。九万公一生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在庄楼的张家塝、荐下、墩上、长太湾等四处建造四栋烟砖瓦屋。分别给四个儿子居住繁衍生息。祟祯九年十月十四日因家父达宇公辞世,归家守制。崇祯十二年(1639)服阕起复进京至北京新城县抱病,同年十一月初一日辰时殁,年四十九岁,归葬庄楼姜家园虎形。

为缅怀这位刚正不阿,扬法律之利剑,惩人间之魑魅,护一方和谐平安的忠臣先祖,现居住在张家塝的后裔保留着明朝九万公原建时的国字大门框和户对,四房后裔仍保留着九万公在任出行时“肃静、回避”开道四字牌。

作者 :胡望龙

编辑:修谱师陈一维

地产杂志官网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官网

砖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