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家电阀门

小坪领养猫咪脱贫攻坚成果展重庆彭水双龙乡

2024-11-14 来源:柚子资讯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双龙乡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面环山,加上当地干部爱林护林的传统,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5%。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双龙乡着力抓实生态产业发展,让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转变生产方式“转”出发展新活力青山环抱,稻浪滚滚。龟池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出产的稻米清香可口,素有“龟池贡米”的美誉。曾经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制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良田撂荒。

龟池村第一书记刘斌说:“良田变成了荒地,村民‘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不仅可惜,更是一种资源浪费。”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2018年,龟池村注册成立彭水县耀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稻鱼共生”发展方式,让一亩田有两份收入,从亩产不到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亩产4000元以上。

刘斌说:“我们通过转变生产方式,采用‘稻田养鱼’,不施化肥、农药,产品更绿色健康,更受顾客欢迎。”

龟池村村民冉龙树因为要照顾老人,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在家务农。她把自家的11亩水田流转给公司,每年流转费3300元;平常在公司务工,一年收入9000元左右;年底还有分红。她不仅照顾好了家庭,而且还有好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美好。

“以前地种得多,人很辛苦,收入很少。现在跟着公司种地,在家门口务工,收入不比外出务工差。”冉龙树说道。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稻致富、因稻兴业,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带动下,龟池村3000多亩稻田逐渐转型发展,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延长产业链“延”出发展新高度龟池大米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村民黄中银正在忙着稻谷加工、包装、搬运。在车间外的产品展示台,张燕通过直播的方式,为网友推介彭水龟池大米。

龟池村村民张燕说:“水稻从育苗、种植、收割再到加工,我都进行直播,让网友‘零’距离感受生态大米的生产过程。”

“过去2.5元一斤的大米,现在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生产加工以及网络直播,可以卖到10元一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龟池村村民黄中银也对这种新的生产、销售方式非常赞同。

产品卖得好、农户能增收,是检验产业扶贫成效的试金石。双龙乡在做大产业基地带动发展的同时,村集体公司引进加工设施设备,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推动龟池大米从粗放型种植走向精细化深加工的蜕变。在销售上,利用“苗乡东篱田园”电商平台,用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模式,让龟池大米、黑木耳、干豇豆、土鸡蛋等农产品 “飞”出大山,对接大市场。

“我们建生产车间,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宣传推介,增强龟池大米的知名度,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不仅要因稻致富、因稻兴业,还要因稻而美。”双龙乡党委副书记谢伟说道。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从“盼温饱”向“盼环保”、“求生存”向“求生态”转变,双龙乡紧盯市场需求,打好生态牌,立足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因村施策激活发展新动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让扶贫产业扎根,建立稳定的发展模式是保障。双龙乡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因村施策,把农户嵌入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双龙乡除在龟池村发展“稻鱼共生”模式外,马岭村在供销合作社、果然多专业合作社两个经营主体带动下,开办超市、民宿,种植优质柑桔3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4万元。小坪村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源,实施黑木耳“领养”、“代养”,投资150万元建成30万袋无公害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斩获2019年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双龙乡小坪村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冉茂金说:“村集体黑木耳基地占地面积约50余亩,全年生产黑木耳30万棒,全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农民以‘领养’、‘ 代养’黑木耳来致富增收。”

龟池村的大米、小坪村的黑木耳、马岭村的优质柑桔,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育下,正逐渐“长大”成为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为全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END—

编辑:骆容︱编审:黄智宇

审核:陈发伦 | 策划:温江华

彭水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长按关注 读懂彭水

上海服饰网站

中国外资投稿

美化生活期刊

中华传奇投稿

文化产业

山西青年杂志

现代商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