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温县养花养树温县高质量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

2024-08-20 来源:柚子资讯

2023年11月3日《焦作日报》A03版

温县:乡村“出圈” 振兴“有范”

陈家沟享誉世界、马庄村业态丰富、安乐寨文脉绵长,昔日的明星村焕发新活力;大尚村乡愁萦绕、徐沟村景画相映、下石井花海怡人,昔日的无名村新晋网红村;韩郭作电商集聚、盐东村百企联户、段沟村比邻善治,昔日的空壳村蝶变示范村……

近年来,温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产业支撑、生态治理、乡风培育等,稳步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如今全县262个村村村有产业、村村景不同、村村韵味浓,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图”正徐徐铺展。

采挖铁棍山药。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徐宏星 摄

业兴:“土特产”成就新业态

“要深开槽、细挖沟、轻剥土,这正宗、营养的铁棍山药才显真身。”10月24日,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种植户陈旺林说:“双联双促和直播销售让‘土特产’成了香饽饽。”

地里采挖,网上售卖。“千年怀参、国药之宝、天赐温县、铁棍山药……”直播间里该村村民王彩红正在推介铁棍山药。随着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电商营业、技能培训、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活力四射。

“以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我们建成全县唯一的多功能铁棍山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韩秋太说。

在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整个产业链下,温县铁棍山药产业有农户3000余个,专业合作社868家,相关企业696家。

“土特产”加生态、沾文化,也彰显了新业态魅力:祥云镇古贤村“古贤碾馔、子夏文化”品牌滋生30多个加工点,黄河街道下石井村油菜花海每年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武德镇亢村玉米醋、山药醋、葛根醋等远销各地。

冉沟村空心院变广场。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崔新娟 摄

村美:“微景观”装满大幸福

挂在墙上的自行车、种满鲜花的废轮胎、镂上石栏的羊肠小道……温县的村头巷尾,随处可见村民动手自制的“微景观”。

“俺村主打一个乡愁。村里的知青园大都是用老物件装扮的,让人一秒穿越上世纪。”祥云镇大尚村村民侯胜齐说:“加上附近有小麦博物馆、岩彩博物馆、祥云记忆馆等,俺村成了研学游基地。”

“徐冉沟,小苏州”说的是温县张羌街道的冉沟和徐沟两个村。冉沟村依沟壑、空院、洼地等地貌改造小游园装满大幸福,徐沟村则以墙为布画美乡村。

“就喜欢这低成本的‘微景观’。”徐沟村村民陈兰兰说:“党支部书记是墙画师,村里还有书画馆,大家动手栽树种花、绘制墙画,把俺村打扮成了网红村。”

环境美带来生活富。美丽乡村孕育的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研学培训等业态红红火火,把诗与远方带到了身边,也把富裕日子带到了眼前。

段沟村鲁班服务队办公室。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崔新娟 摄

人和:“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带动乡邻致富加分、创作诗词曲目加分、红白事大操大办扣分……”10月24日,在“‘五星’支部创建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的招贤乡东辛村村民杨天池说:“家家讲文明、户户守规矩,村里真是越来越好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东辛村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以乡风文明、美丽庭院、好人好事、自治参与等为积分项目明确奖惩标准,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张羌街道段沟村以“鲁班服务队”义务服务带动群众向上向善;岳村街道后秦岭岗村将村规民约编诗绘墙滋养乡风民风,番田镇大吴村年年评选“文明家庭”解锁基层治理的密码;祥云镇祥云镇村“村民议事会”议出新风正气……

近年来,温县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构建了乡村治理共治共建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的明显转变。

西南王、南渠河、朱家庄……481.3平方公里的温县,吸引周边市、县频频参观的明星村比比皆是,之前籍籍无名的大尚村、南韩村、东南王等村也一跃成为网红景点。市政协副主席、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温县还将继续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以基层治理带动乡村振兴、以良好生态促进乡村振兴,擘画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彬 通讯员 崔新娟 报道

四川水泥期刊

三角洲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经济管理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