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光轴

实用程序育儿法有用吗养过俩娃后发现科学育

2024-06-19 来源:柚子资讯

以前我是一个坚定的“科学育儿”主义者,对于老一辈的育儿方式有很多不屑。生大宝之前,我买了好些“育儿宝典”武装自己,盼望在自己的“科学养育”之下,能得到一个乖巧安顺,懂事贴心的“天使宝宝”。

对于书上的教条,我总是抱着一种莫名的迷之信任,但凡孩子有一点点不符合,都会叫我焦虑好几天。我全然忘了老祖宗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头扎在“科学育儿”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

有了二宝之后,我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焦虑,我发现二宝并没有表现得比大宝更差,而大宝也并没有在我的“科学育儿”照料下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出点什么。

回头再看这几年的“科学育儿”路,发现所谓的“科学”也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一家之言,而这种一家之言到底能不能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还需要打一个大问号。

现在我就来盘点一下这几年我踩的“科学育儿”坑,希望帮助新手父母缓解焦虑,以更轻松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的育儿生活。

睡眠孩子的睡眠问题一直是我最大的焦虑源。

我家大宝出生起就是一个睡觉困难户,为了解决他的睡眠问题,我关注了很多育儿博主,看了他们写的很多睡眠文章,也看了《婴幼儿睡眠圣经》、《实用程序育儿法》、《育儿百科》等等书籍,照着里面的方式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孩子的睡眠依然没有达到书里的“标准”。

书上说孩子每个年龄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睡眠总时,需要在什么时段入睡,我就尽量按照书上的标准去做,只要达不到要求,我就很焦虑。

因为睡觉的问题,我都不知道对大宝发了多少脾气。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全都是无用功。

我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一到时间就逼着孩子睡觉,把孩子逼得哇哇大哭,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伤心,我气恼,亲子关系受到严重挑战。

生了二宝以后,我对孩子睡觉的态度淡然了很多,孩子想睡就睡,不想睡就不睡,我不会强迫。这样一来,我不焦虑,孩子轻松。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不管孩子是晚上八点睡,还是十点睡,都要养成一个比较规律的时间段,不要今天八点,明天十点,这样毫无规律可言,对孩子来说反而失去了安全感和秩序感。

在孩子的睡眠问题上,我们把握一个大方向,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就好,其余的什么几小时一睡,几小时一吃,没有必要纠结,顺着我们的本心即可。

吃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吃什么,吃多少,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发言权。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不喜欢吃东西,你越逼他吃他越不吃。

大宝刚吃辅食的时候,我每天变着花样做,可是他爱吃的就没几样,弄得我很是焦虑,担心孩子不长身体。但每次去检查,也没发现他的发育存在什么问题。之后我也就不管他了,吃饭的时候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吃多吃少我也不管了。

书上说每天要摄入多少种食物,还要怎么搭配,否则孩子就会营养不良等等,我曾经是深信不疑。可如今看来,人吃东西也是有自己天生的倾向性选择的,少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还有孩子吃零食的问题。我对大宝的零食禁得很严,三岁以前几乎没有给他买过什么零食,更别说吃糖了,可是大宝的牙齿依然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我之前禁得太严格,导致大宝现在反而对零食很着迷。

所以说凡事需要有个度,一旦过于教条就容易出现问题。我们都知道零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偶尔吃一点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我们不需要谈零食色变,只需要买的时候注意多看一看配料表,把好“选择关”,帮助孩子挑选一些相对来讲比较健康的零食就好。

我有个朋友对孩子吃的东西就特别焦虑,孩子5岁了,没给孩子吃过披萨。

有一次婆婆给孩子买了个披萨,孩子特别高兴。朋友一回家孩子就兴高采烈地告诉她今天吃了披萨,没想到朋友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直接跟孩子说披萨是垃圾食品,吃了对身体不好,孩子听了立刻低下头一言不发,一旁的婆婆脸色也颇为不悦。

我们都知道披萨属于高热量食物,长期吃肯定不好,但是偶尔吃一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是朋友把“健康”看得太重,反而失去了和孩子共同分享喜悦的机会。

如厕训练孩子什么时候能够不用纸尿裤?什么时候可以自己上厕所?这也是很多家长疑惑的问题。

我家大宝时一岁半就自己坐小马桶,但也会时不时尿裤子,或者直接尿在家里的地板上。到了两岁半才完全不用纸尿裤,也学会了有便意告诉家长。

二宝一岁半时我也曾经试图让她坐小马桶,可是她不喜欢,我就没坚持。到了22个月,她突然自己就懂了,有尿意了就说要“拉臭臭”,自己要求坐小马桶,

我从来没有刻意“训练”孩子上厕所,也不觉得上厕所是一件需要训练的事情,对于这个“科学”我始终存在一种怀疑的态度。

“训练”孩子不过是为了大人方便,但孩子到底有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我们是不知道的。家长着急,只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不管孩子尿裤子、尿床还是尿在家里的地板上,我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不过我会反复告诉他们,想尿了告诉妈妈,然后就会带他们去卫生间。当他们具备了相应的表达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膀胱以后,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上厕所”,从而戒掉尿不湿。

写在后面:在《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费尔德曼教授指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对任何关于孩子的“养育知识”存一种合理的怀疑态度,不能盲目信奉,否则我们很容易会陷入矛盾的信息当中,被焦虑淹没。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曾说,母亲有一种天然的直觉可以养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些时候,太多的“科学知识”反而会扰乱我们的本能判断,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行为。

所以说,“科学育儿”也要讲究因人而异。尊重孩子的本性,遵循我们的养育天性,少一些教条,少踩一些“科学坑”,才能够使我们的养育更轻松、更自如。

我是@喜仔麻麻,社会学硕士,二胎宝妈,专注于家庭教育及儿童早期发展,欢迎关注,获取更多育儿干货。

纪念斯隆凯特林看病服务机构

境外医疗服务中介是什么

安德森看病中介怎么样

成都海外医疗服务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