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清洗系统

给失能老人有尊严的依靠

2023-07-25 来源:柚子资讯

给失能老人“有尊严”的依靠

加快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过去我们都是在关注健康老人,当我们健康的时候没有想到残疾的老年人,当我们不能动了时,我们没有声音了。所以现在一定要关注行动不方便、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这是今年两会期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记者关于养老问题的采访时,给出的现实的回答。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口为960万,其中城市194万、农村746万,生活半自理老年人约为1894万。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服务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而当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时,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照料已成为我国养老工作的最大挑战。“一人卧床全家忙。”当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专业养老护理机构数量有限、费用高昂,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大量短缺,怎样才能让这些失能老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不是成为“风烛残年的等死队”?答案只有一个: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开展科学的普查和预测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曾表示,应开展失能老年人的基层普查工作。每个地方政府、街道、乡镇,包括县市都应该积极掌握失能老年人的相关数据,并依此划分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照料措施。“应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科学预测和分析失能老年人群在未来一个时期的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老年照料服务专项规划,并规定达到一定人口数量的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用房。”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卓辉在今年两会上给出的建议。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长期护理费用支出规模庞大,如果单纯依赖个人力量,会给普通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会造成财政收支困难,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未雨绸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的呼声近年来不绝于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可分为社会性(公共性、公益性)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两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建议,对于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尝试实现公费负担50%,其中国家、省(直辖市)、县市区按照2:1:1的比例分担,40岁及以上的被保险人承担50%。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则建议,直接利用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来开展老年护理保险工作,这样做既免去了重新宣传、建立老年护理保险体系的工作,又节约了现有资源,并且直接使保险覆盖率达到了现有的最高水平,实现了养老保险和护理保险的“双险联保”。此外,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是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有力补充和配合,它作为基本社保的一种替代品,能够有效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因此,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促其壮大发展。规范并发展长期护理产业全国政协委员在《关于构建长期护理体系的建议》中指出,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制定长期护理服务的具体管理办法,并鼓励各地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层次、满足不同经济水平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机构。同时,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严格进行护理职业资格的认证和护理机构的专业等级认证,实施护理人员考试制度、受护理者申诉制度和服务质量检查制度,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全国政协委员王卓辉认为,促进长期护理产业的发展应转变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并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进入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领域,有效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细化措施法律法规作保障--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内容、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等,严格规范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社区“托老所”要普及--民政部目前正在规划,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为社区里的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失能老人护理津贴需全国发放--除需要在全国统一发放高龄津贴外,还应全面推广养老护理津贴制度,给需要护理的失能老人发放津贴。

赴美留学费用

美国名校申请时间

美国攻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