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立贤而要立长揭秘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
皇帝不立贤而要立长?揭秘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
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历史上实行了长达2000年的继承制度,也是被现代人诟病最多的封建糟粕之一。
既然那么多儿子,为何不选择一个贤明的继承人,非要依靠年齿来确立继承人,这不是傻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所以,古人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傻,而是这也算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优化调整,但前提是皇权能够掌控一切,而且这套制度还往往要借用大臣的权力扶持。
那么,一旦皇权并不稳固,或者权臣有想法,那么这个制度就容易出事。
比如汉光武帝刘秀,因为河北军事集团力量强大,他不得不让后娶的郭圣通母子当了19年皇后和太子,直到自己完全掌控权力才复立心爱的阴丽华和刘强。
但即使如此,嫡长子继承制也仍旧居于主导地位,没人敢于动摇。
这是因为随着皇权的稳固,外戚的威胁已经不那么大了,而权臣成了皇权博弈的另一对象,而对于权臣们来说,如果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可量化的标准,那绝对是要出大事的。
可量化标准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嫡长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宋少帝。
由于刘裕发迹较晚,因此结婚生子也就很晚,刘裕去世时已经60岁,但刘义符才17岁,加之戎马倥偬疏于教育,刘义符的政治能力十分堪忧。
于是,刘义符只做了三年皇帝,就被不满的权臣们撸下来了,另换了刘义隆做皇帝,这便是宋文帝。
而功臣们将刘义符撸下来的理由就是,刘义隆更加贤明。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皇帝们为了保证自己死后,儿子们不被权臣左右,几乎不敢再公开提贤明这回事,一口咬定嫡长子继承制。
至少嫡长子是一个可量化和公开的标准,正妻的儿子,按照年龄排序,谁也欺骗不了谁,大家都知道。
但贤明却不是,大儿子文武粗通,但很善于团结别人;二儿子写的一手锦绣文章,但不通武事;三儿子善于带兵打仗,但读书写字样样不行。
你说,哪个儿子更加贤明?
近臣们肯定会说大儿子更加贤明,而文官们肯定说二儿子更加优秀,而武将们却必然中意于三儿子。
而他们的判断标准真的是贤明吗?并不是,而是可以和他们尿到一壶里去,当政以后他们自己可以得到重用。
那么,如果以贤明,皇帝立哪个儿子都不对。
而如果是立贤明的话,老皇帝死后,其余两方完全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帝立的继承人拉下马,而拥戴自己人中意的那个皇子上位。
理由都是现成的,因为我们选择的这个人更加贤明。
所以,贤明看似合理,却堪不透人性的自私。如果真是立贤明代替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话,那么我们的历史上,那些家天下的王朝传承不会超过3代人,就会因为内乱而崩塌。
但嫡长子却不一样,管他贤不贤,至少人家是合理合法的,你没理由拉他下马。
贤明的继承人更重要,还是王朝稳定更重要?为了家族权力的延续,皇帝们无奈的选择了后者。
而老皇帝在配以精致的教育、合理的辅政阵容,足以保证3代人之中,总有1代继承人是优秀的。而这,足以保证帝国的正常传承。
子彧说
因此,到了唐代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上已经根深蒂固,不止皇帝一般会遵守,那些读着圣贤书上位的大臣们,也会不自觉地拥护嫡长子继承制,而对其他的继承制保持强烈的抵制心态。
因为这个制度是儒家体系的一部分,而儒家是国家的唯一政治信仰。
这就好比,你从小就被教育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那么长大以后,你就会觉得随地扔垃圾这种行为非常可耻。
明朝的皇帝们,特别是万历皇帝就深受其害,大臣们管你三七二十一,反正皇后的大儿子就是你的太子,贤不贤的我可不管。
直到清代发明了秘密立储法,才取代了运行了2000多年的嫡长子继承制。
而秘密立储法能够取代嫡长子继承制,是因为清朝皇帝们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可以兼顾贤明和稳定两个方面。
但是,家天下王朝本身都腐朽不堪了,嫡长子继承制还是秘密立储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 2025-05-13家里养狗好吧家里真的适合养狗吗事实证明我
- 2025-05-13养猫的平价用品养猫真的不贵这些养猫好物闭
- 2025-05-13领养猫咪汉口援汉医生在江滩以儿子的名义领
- 2025-05-13高层养猫不封窗高层养猫封窗封阳台是必须的
- 2025-05-13店铺养猫风水风水师谈养猫风水
- 2025-05-13独居女子养猫好吗港媒中国单身女性爱上独居
- 2025-05-06湖北应城家装修壶说酒道剧组工作室装修记2
- 2025-05-06刚装修的家怎样凉好装修完必须晾半年这样做
- 2025-05-06合肥家装摆件设计卧室装修豪华大气的尊贵装
- 2025-05-06都匀积木家装修口碑怎么样月更WayOS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