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说是军事制度
隆兴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是军事制度上的致命缺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隆兴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五十五岁的宋高宗忽然将帝位传给了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当起了优游卒岁的太上皇。
后来,赵构又活了二十多年,而继位的宋孝宗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他的主和路线,启用主战派人士,于一年内就发动了隆兴北伐。
由此可见,宋高宗的退位并非身体原因,而是有意纠正主和路线,宋孝宗的主战应该得到了他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
在宋高宗的默许下,宋孝宗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并启用主战派大臣张浚,掀开了隆兴北伐的序幕。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宋孝宗绕过三省、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下达了北伐的命令。
毕生致力于恢复中原的张浚分大军为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出濠州,取灵璧;另一路由邵宏渊率领,出泗州,取虹县。
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以如此结局收场,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失败的原因毋宁说是邵宏渊的沮挠军心,不如说是宋朝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宋朝历来是以文驭武,但凡大的军事行动,最高统帅必定是文臣,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通常都分为几路,每个将军各自指挥一部分,互不统属。
比如隆兴北伐,张浚是最高指挥官,领兵作战的是李显忠和邵宏渊。即使李显忠以更突出的表现获得了战场上更高的权限,可以临时节制邵宏渊,但却没有专杀权。
也就是说,如果邵宏渊不听从李显忠的命令,李显忠是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如果他杀了邵宏渊,那就是谋反。
而对于张浚或朝廷来说,前线指挥权也不可能完全交给李显忠,邵宏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也是邵宏渊表示不接受李显忠的节制时,张浚和朝廷无动于衷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宋朝的军事字典里,制衡比胜利更重要。隆兴北伐失利后,邵宏渊只是被降职,继续在军界混日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李显忠反而遭撤职。
讲政治的混得风生水起,会打仗的束手束脚,还得随时准备背锅,这就是宋朝军人的悲哀。
(参考资料:毕沅《续资治通鉴》。)
- 2025-07-03白术的保健功效白术如何食用呢
- 2025-07-03增高瑜伽动作常做4个瑜伽运动有助于增高
- 2025-07-03令你满意的丰胸瑜伽有氧瑜伽减肥动作
- 2025-07-03减肥秘诀运动起来过健康生活
- 2025-07-03肌肉萎缩能做什么运动改善肌肉萎缩的方法
- 2025-07-03从发型看透内心世界
- 2025-07-03墨旱莲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墨旱莲的食用方法
- 2025-07-03拔罐的作用拔罐对身体巨大的改变
- 2025-07-03锻炼胸肌最有效的方法常吃哪些食物可以锻炼
- 2025-07-03肩颈养护瑜伽动作有哪些怎么样预防肩膀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