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印的保管方式是什么裴度与蔡京丢失官
2023-12-19
来源:柚子资讯
古代官印的保管方式是什么?裴度与蔡京丢失官印后是如何处理的?
官印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官印,是古代封建王朝官员们行使权力的信物,一般在制印材料上刻有文字,注明某某官员之印,如“丞相之印”、“御史大夫之印”等,也有注明某某官府之印的,在发布行政命令的文件上加盖上官印,即成为一份标准的正式文件,官印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公章。
据不完全考证,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官印,比如我们熟悉的“苏秦佩六国相印”联合抗秦的故事,说明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相国之印。
比较完备的官印制度,大约形成于秦代,上至丞相太尉,下到郡守县令,由皇帝正式授予官印,同时配发穿在印纽上的丝带,叫作“绶”,以便让配印之人能随时随身地佩戴在身上。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梁指挥项羽斩杀会稽郡守殷通,“佩其印绶”后自封为新的郡守,行令各县,“得精兵八千人”,开始走上了推翻秦朝的道路。
裴度的这种处理办法,也为后代所沿用,据南宋王明清所撰的笔记《挥塵录》记载说,北宋时,“宰相入省,必先以秤秤印匣而后开”。如果秤出来的印匣重量不足,索性不开,免得向上报失印信,大家都连累受祸。
据说,蔡京任相时,也碰到过这么一次,“一日秤匣颇轻,疑之,摇撼无声”,于是,蔡京说“不须启封,今日不用印”。第二天再秤,分量正常,遂开匣用印。
对此,蔡京的解释和唐代的裴度差不多:“此必省吏有私用者,偶仓猝不及入,倘失措急索,则不可得。”
两位宰相大员,面对丢印的这种大事,处理起来手段相似,而且也都是不慌不忙,结果也是大印都能失而复得,但这种处理办法是不是让人看了不禁莞尔呢?
相关文章
- 2025-07-03孩子鼻塞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育儿
- 2025-07-03辐射一族护肤迫在眉捷
- 2025-07-03训练后的放松意念放松法
- 2025-07-03凹陷性水肿与非凹陷性水肿的区别这两种水肿
- 2025-07-03喝水能养生需遵循九大原则
- 2025-07-03如何锻炼身体来减肥什么饮食适合减肥吃什么
- 2025-07-03必知女人经络养生小秘密
- 2025-07-03葛根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葛根粉的副作用都
- 2025-07-03出汗后勿用凉水清洗当心招来疾病
- 2025-07-03老人喝红酒泡洋葱有助恢复听力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