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抱鸡竹

入粟拜爵是个怎样的制度为当时社会带来了什

2023-12-19 来源:柚子资讯

“入粟拜爵”是个怎样的制度?为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真的了解“入粟拜爵”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入粟拜爵”,是中国古代用谷物粟来换取爵位的一项制度,有罪者也可以用“粟”来减免刑罚。晁错《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史记·平准书》:“(桑)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嵌汉书·食货志》:“今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除罪。”

后世也用“入粟拜爵”指交纳一定数量的钱财捐取功名。

话说,西汉初年之时,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国家贫困不堪,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死去的人数超过了一半。

但凡一般人,对爵位都有一种渴望,尽管卖出去的爵位没有实权,但每一级爵位还是有它相应的优待条件的。比如:就商人来说,汉高祖初期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出门不准骑马坐车,而现在,若花一些粮食买上相应身份的爵位,那么,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丝绸衣服,骑马坐车出行。

所以,爵位对于人们来说,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晁错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爵位渴望的心里,来为朝廷积累了巨额财富,当人们听到用粮食能购爵位的消息后非常兴奋,纷纷拿出粮食来购买爵位。一般百姓经过努力也能购得个二级爵位,富商们更是拿出大量的粮食来购买更高的爵位,朝廷就是利用这些虚爵位,为自己赚到了无尽的财富。

所以,“入粟拜爵”对于文帝朝廷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文帝对爵位的买卖是有严格控制的,他卖出的都是虚爵,那些有实权的爵位他是坚持不卖,因而也不会给朝廷带来威胁。但是,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快速获得财富,汉武帝就开始卖实权官职。

到了东汉灵帝时更甚,再高的官也卖,买卖官爵变了味,那些散尽家财买到高官的人,为了捞回财富拼命的搜刮民脂民膏,终导,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环球首映杂志社

旅游与摄影杂志社

世纪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