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养花悟道草书行书东坡志林之桃花悟道创
创作反思(十三)
作者:安徽 韩德胜
不才近期在地方上的获奖作品----行书《东坡志林之桃花悟道》(如图)
这首苏轼的《东坡志林》原诗为:“世人有见古德见桃花悟道者,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五十年转没交涉。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气,欲学长史书,便日就担夫求之,岂可得哉?”
这件作品的用笔自我感觉还是果断、坚硬的。写时速度虽然不快,动作直接、了无挂碍,因为不才此内容已书写数遍,会给人一股向前的韧劲。从线条来分析,笔下并不表现骨丰肉美,而是以骨感突出为显著。线的坚硬强劲,有弹性,也有碑的气味,硬朗倔强、峥嵘气象。线条中见筋骨,虽不粗重,却如铁枝虬干,态度奇崛,不可拗折,在疏朗中伸张突兀。由于有了墨色的多变融合,瘦硬而不尖锐单薄,骨感而不嶙峋松懈,经得起看。线是此件作品最根本的运动状态,而用点极少。在用线时,迅捷果断,如弹丸出手,又似断金切玉,一下,两下,达到目的为止。这也让道友看到了不才用线的风格,无逶迤拨弄刻画描摹,而如长风之出谷,有穿云裂竹之势。在线的起落决断之中,看到了字的质感。如果说用笔的趣味,那就是“刷笔”,搓擦中得豪纵气。同时,不才的用笔也使人感到了率性,不假思索,挥运率气。譬如对于竖线,畅达不羁又险绝欹侧。譬如折笔,多方折,干脆刚劲,折处峻峭得力,有如折金钗,丽而有骨。
总体来说,不才在用笔上不喜欢扭捏作态之气,而有张放之慷慨。清人李渔曾这般说:“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此作,有自由自得之境。
这件拙作,自始至终都给人视觉上多变的感觉,墨色、笔调一直是引导观者向前的两大要素。尽管通篇不是十分精彩,但是每块字组都以不同的变化出现,于是有局部之美。局部之美犹如一首诗的诗眼,一篇文的文眼——通篇都是美玉是不可能的,就只能靠局部的美来增色,不断转换变化,忽润忽干,时重时轻,一景过尽,又来一景。有如看水墨画之景,目移而景变。值得注意的是多变而无人工斧凿之迹,任其晕化、干枯,写到哪算哪。人自由了,笔下也坦然放开,进程中彼此不同,互不蹈袭,故块面各有其轻重点,各有其巧妙处。
但是,这件作品让观者注目的还是某些字、某些局部,而无法构成一个严密联系的整体。更多地欣赏其中的某个单字,或者局部的某几个字,觉得不才在写一个个的字,而意不在通篇。有这种阅读感觉,这件作品就支离为许多片断了——很好看,却缺了一股气去串一条长龙。反思原因,还是不才更偏好把字朝横向里写,像赵之谦笔下的一些字,喜欢横撑着写,写宽大了,写张开了,和纵向反而没有可能联系。而作为一幅字的运动状态还是向下延伸的,是要与下面的字产生联系的。可是,联系不起来了。说起来这是手上功夫的欠缺,而实际上是个人感觉所致,缺乏对纵向的意连,以至于不能如流水蜿蜒,其势在下。因此,单字太突出了,整体感却淡漠了。
另外,行气太硬了,留白太吝啬,以至于紧张。通篇气盛字大,更适宜留有充分的白空间,使得有一个宽大背景,映衬大气。现在不才在读晋人小品,寥寥数字,背景大,生大气。对于空间美的运用,书法家除了功力之外,也需要有所思考。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距离、间隔,都可产生美感。故清人周济说:“空则灵气往来。”不空,少灵气,字就楞了。
总觉得在一张六尺宣纸上创作一件行书作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清人陈祚明认为:“自然而华则雅矣,强凑而华则不雅矣。”鄙以为,除了笔墨技巧的体现,在幅式、章法上,不做过多的拼接、染色、做旧、矩条等,尽量做减法,更少一点儿、更简一点儿为佳。
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
- 2025-11-12家里养花放的是农药吗认识这7种常用杀虫剂
- 2025-11-12老树桩养花盆景树桩促老催古让植物看上去古
- 2025-11-12露台养花干货分享露台养花第三年从无到有越
- 2025-11-12构树皮养花能行吗树皮可是养花的宝贝用来养
- 2025-11-12地板养花垫养花草给花盆底垫什么东西能避免
- 2025-11-12氮肥养花有哪些养花愁用肥2粒氮肥喂这几种
- 2025-11-12北方农村养花鸟鱼锯末养花不靠谱拨开迷雾弄
- 2025-11-12磷酸二铵能不能养花生花生的需肥特性和全套
- 2025-11-12画画养花悟道草书行书东坡志林之桃花悟道创
- 2025-11-12hvb养花水混浊你还在用淘米水浇花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