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尼龙滑块

起名延昭关于杨家将

2025-10-21 来源:柚子资讯

代县的杨家祠堂我是去过的,其实,那不是“杨家将”的故里,只是因为“杨家将”曾经镇守过代县的雁门关,后辈为了怀念而牵强附会罢了。那么真正的“杨家将”究竟是哪里人氏呢?翻一翻历史,我们可以确定,杨家是并州 “太原人”无疑,因为有史记载,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曾说:“杨是陇上(甘、陕)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由此可以确定杨家是山西人氏。

据考证,杨家是山西太原府人,具体一些,是当时的太原府河曲人氏。杨家从历史上看,是从杨信才有记载的。在宋辽金时,宋朝河曲又名火山县,据当地人称,在县的西面有一座土山,山顶有一山口,放其柴禾故冒烟,叫火山也。所以,当时人称杨信为“火山大王”。金朝改为河曲,取河千里一曲之意,因此,杨家虽然说是在陕西做官,然则祖籍却是山西人无疑的。

杨业,本名叫重贵,其弟叫重勋,重勋官至保宁军(在现在陕西省榆林市)节度使。父亲叫杨信,曾做过麟州剌史(麟州,治所在新秦,新秦在今天的陕西神木),杨信在甘陕这一带很有威望。由于杨信在陕甘做官,所以其家眷便由山西迁到陕西。杨业小时候随父亲杨信至其治所,因为麟州从五代以来就是西北边防的险要地方,常有重兵驻防,因此,那个地方俗以骑射为风,从小在兵营长大的杨业,耳濡目染,聪明好学,再加上杨家的家传,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特别是其枪艺精湛,所以后人说“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枪,天下盛尚之”。由于杨家的老家是山西的缘故,所以杨业成年后,就由陕西回到了山西,在驻防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崇的手下当了一员军官。刘崇当了北汉的皇帝后,由于杨业勇冠三军,作战给力,刘崇特赐杨业皇姓刘,改名为继业,到了北宋太宗赵匡义灭汉后,复姓杨,杨业也归附宋朝,受到了宋太宗的重用并继续在边防效力,长期镇守现在的代州,为代州剌史,防御辽兵南下侵犯。

杨业之妻,也是山西人氏,据考证为现在的保德县社家梁村人,是当时在陕西做永安军(今陕西府谷县)节度使的女儿,从现在来看,“折”与“佘”同音,所以小说演义成了佘太君,取名佘赛花。杨家与折家,一个是河曲人氏,一个是保德人氏,两家结亲,也算门当户对。

杨业有七个儿子,即大郎、二郎以至七郎,分别取名为延郎(后改名为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这几个儿子中,其中有一个叫延玉的与杨业在金沙滩的陈家谷战死,也就是人们常常在小说、戏剧里看到的“杨七郎”,其实是不是在兄弟辈里排行为第七,人们己无法考证了,但是,大郎杨延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杨六郎”,在宋朝一朝成就最著,其实他并不是排行老六,而是因为在杨业牺牲后,代父守边中,其作战勇敢,号令严明,治军有方,在守边二十几年中,辽兵怕他,“目为六郎”,故后人称为“杨六郎”的。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也是一代名将,其勇冠三军,作战有方,曾随狄青南征,后从范仲淹抗击西夏,官至定州路副总兵。至于小说中演义出的杨宗保,其实历史上并无此人。据了解,杨文广之妻也是山西保德穆塔人氏,是不是姓穆,或是后来传说的穆桂英不得而知。

国际公关杂志官网

对联杂志

大众文艺网站

中国化工贸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