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丁家兴隆高明登云余杭这些名字哪个在
良渚沃野逶迤,水河港交叉密布,
每方绿洲之间,总有桥梁交通,
桥下行船、桥上走人,
桥是良渚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也是良渚十分出名的一道风景。
让我们走一走良渚的桥,
探访良渚千年时光流转的见证者。
八字桥
八字桥位于良渚运河村,名为八字,其实是东西相邻的两座桥,远看呈“八”字,故坊间统称这两座桥为八字桥。其中,东西向的称为东八字桥,桥名为福寿桥,现存运河村17组,因河道变宽已经废弃。南北向的称为西八字桥,桥名为资福桥,1995年前后拆除。东西八字桥皆为三孔石桥,始建年代不详,长约20余米,宽约1.5米。
翻开尘封的历史,良渚运河村村民口口相传的这座八字桥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这幅画卷像极了清明上河图,沿着河岸,是生活百态。
今年66岁的运河村民徐跃庭,5岁时搬到运河郁宅,便住在八字桥头。
解放前后,运河村只有这么一条街,它在大大方便了附近百姓生活的同时,也让此地名声远播。
“仁和八字桥、三墩八字桥,我们这个叫作草鞋八字桥,那是几十年前最有名的几座八字桥了,而且要数我们这座最有名,即便是现在,杭州拱宸桥那边年纪大些的人也都知道我们这儿的。”徐跃庭说。
卖鱼的,走货的,甚至还有赌场拉客的小船,大小船只停得满满当当……这儿是整个运河村最值得记忆的事了。
解放后,商店改成了供销社,再后来,慢慢地,随着陆路的发展,这儿就散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前后,运河村八字桥沿岸已经基本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大多数人家都转为种田务农。
和其它石桥一样,这两座不到两米宽的石板桥,再也承受不起时代的变迁,它太小了,不能通车,也不方便,于是人们开始在八字桥边造新桥以便替代它们。
据说,附近正在造一座新桥,桥的名字村里打算取名八字桥,而这座福寿桥也将保护起来,并将马上启动保护修缮工程,通过增加两孔,将原来的三孔石桥,拓宽到五孔,修缮后,福寿桥将不会再孤悬在河当中了。
高明桥
高明桥,原名保安桥,静卧于纤石村三官塘港上,修建年代不详。原为南北向石板拱桥,后改建为石板平桥。随着水路退化,高明桥北向半座桥被道路掩盖,只保留下南向半座,目前已不具备通行功能。
高明桥为什么会叫高明桥?76岁的沈钰连,一直记得祖辈口口相传的这样一个说法:“这座桥原本叫保安桥,后来当地有个叫沈高明的人做了官,大家就把这座桥叫作‘高明桥’。”
时间流逝,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已无从考证。当年出土的官腰带如今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高明桥也渐渐变了模样。这座曾经让一方人为之自豪的桥,只剩下了半座。
沈钰连还记得以前的高明桥:“本来是圆拱桥,桥面是由两块石板搭起来的,最多1.5米宽,中间还有缝隙。7、8米长的桥身没有护栏,就这么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去。”
到解放初期,两块石板中间加上石板填补缝隙,桥面扩宽到了2米左右;然后是60年前,为了出行方便,拱桥被改成了平桥;再到十年前,为了安全,在桥面上安装了栏杆,高明桥才渐渐有了现在的模样。
桥下的三官塘港,曾是塘家渡到良渚的交通要道。在梁沈线公路没有修建好之前,高明桥是附近村民去良渚的必经之路。
几十年前的繁忙河道,随着河边道路的修建畅通,以及汽车交通的普及,慢慢空了下来。高明桥下的河道,也一天天变窄。7、8米宽的河面,逐渐被岸边的道路代替,河下淤泥也将桥墩掩埋,于是大家顺势浇灌上水泥,将一半河面修筑成了路面。
高明桥边,住着40多户人家。家家是清一色的三层小楼,门前石板地面上铺设了花坛,站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高明桥下的河水。
这里是纤石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区块,从2017年10月开始,纤石村用了10个月时间把包括高明桥在内的这片区域做了全方位改造。
改造之前,村委特地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大家的要求很集中:为了家家户户孩子的安全,要在河边装上护栏;要把河里的水质治理好。
毕竟是伴随自己长大的河道和古桥,大家都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基于此,纤石村专门在桥边修建了一个面积约150平方米的篮球场作为村里的休闲场所。接下来,还要修建公园和游步道;河道两边的景观提升,也提上了日程……
这是一项围绕着桥和河的长久工程。而半座高明桥,就卧在河上,静待即将到来一场蝶变。
五方兴隆桥
五方兴隆桥,又名丁公长桥,位于丁公村与裘家村交界处,东西跨西塘河,是三孔石梁桥,主体为花岗石质。据《良渚镇志》记载,五方兴隆桥是由旧时裘家村、丁家村、吴家桥等五个村庄合资建造,故名“五方兴隆桥”。该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富有气势,秀丽完整,题刻较清晰。
全长32.8米的五方兴隆桥,早在百年前,就架卧于西塘河上。虽然是古桥,五方兴隆桥保存得相当完整:三孔石梁桥,1.7米宽的桥面,由3块青石桥板铺成,走上去能看见莲花状的桥心石,精美完整,并未被岁月侵蚀了模样。桥上是青石和红砂石间杂修建的长方形栏板,桥柱则由3块条石竖立而成,两桥柱上还有关于捐资建桥情况的题刻。桥梁两侧阳刻着“五方兴隆桥”几个字。桥墩则由条石错缝干砌而成,看上去颇具古意。
河水流淌,两岸变迁。过去,桥的两岸是钱塘县和仁和县;如今,它连接着西塘河村和东塘河村。
“相传,当时桥的东面,即现在的东塘河村有一位郎中,河两岸的村民都要找他看病,可平时隔了一条河,出行不便,也容易耽误病情。为了出诊方便,郎中牵头,五个村子合力在河上修了这座桥。”56岁的丁国财说,他从小住在五方兴隆桥边,这些都是他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五方兴隆桥上的莲花浮刻,桥下西塘河的流水,桥边的稻谷农田,他闭上眼睛也能描摹。“这条西塘河,北往苕溪,南到运河的支流,是水路运输要道。老底子东塘河村和西塘河村两个村的村民,进出全靠这座五方兴隆桥。”
在五方兴隆桥附近,还有一个五年规划。
许连根说,五方兴隆桥分东西两侧,东边会做一个停车场,用以接待前来东塘河村高新农业园的游客。而西边,将打造一个“慢生活区”。
桥边原本是农民自住的洋房小楼,接下来会被保留40幢,改建成餐饮、民宿;靠近水流的地块,会因地制宜地规划成湿地;周边的土地,也将陆续复耕,变成观光农业、都市农业……
这是杭州绕城路以南城中村改造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西塘河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一张宏伟蓝图。
登云桥
登云桥在良渚街道大陆村的村民眼中,曾是一座“天天走”的桥。
这座静静横跨在七贤港上的石桥,看上去朴实无华,三块长条石并排横铺在桥墩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在中孔的西侧,仍可以看到“登云桥”等字样,但也只是普通的阴刻而已。
登云桥的桥墩由三块长条石并列竖砌,上面覆石盖梁以承托桥面,南北两面桥台则由条石横向错缝叠砌而成,内侧还嵌有石壁墩。
如今的登云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也保存得较好,仅仅是走的人少了,同时为了安全,在桥面两侧加装了扶栏。除了外表普通,登云桥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典故,或许曾经有过,但已经湮灭在了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据大陆村原歌罗桥村老书记孙妙昌回忆,三十多年前,登云桥还是当时杨家桥自然村两岸村民来往的首要通道。
“我母亲如果还健在,那么她应该九十多岁了,很多关于登云桥的故事,我还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这座桥有着我对母亲的思念及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孙妙昌说。那时候的桥,其实就是现在的路,作为水乡余杭,来来往往都靠船只,水路是最常见的交通方式。无论是去塘栖,还是去老余杭,在登云桥下,多少满载着货物的小船经过。
“真的很热闹,我经常坐在登云桥头,看着南来北往的船只,看着皮肤黝黑的船夫,看着婚丧嫁娶,看着人生百态……”最让孙妙昌记忆深刻的是桥头那棵柿子树,他用超级大来形容,但遗憾的是岁月没能留住这棵百年的老树。
如今,大部分村里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曾经的登云桥头有一棵超级大的柿子树。就像他们不知道,曾经的登云桥头,还有一块功德碑。
在登云桥北面有一座庙,当地人称作王桐庙。在孙妙昌的记忆里,他和母亲牵手走过登云桥去庙里祈福的场景依稀可见。
登云桥下的河叫做七贤港,在它的西面有个地方叫做五弄漾。
“有一年端午前后,母亲和我走过登云桥,她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良渚水系交错,每当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划着龙舟去祈福,而五弄漾便是水系交汇的地方。如果有五条龙舟,不约而同在此地交汇,那么河里便会有金色锁链露出水面……”孙妙昌说。
于是,每年端午,村里的孩子们便会傻傻地趴在登云桥上,看着龙舟划过,痴痴地盯着水面,期待金色锁链从水底浮出。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金锁从未现身,而趴在桥上的孩童们一个个从少年走到中老年,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登云桥上再也不见趴着寻金锁的孩童,甚至连五龙交汇现金锁的故事都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孙妙昌也成了村里最知晓登云桥的人。
延寿桥
延寿桥,修建年月不详,单孔石板桥,曾是邱家坞出门的必经之路,如今修葺后成为梦栖小镇大师村内一道景观,已不做通行使用。
和良渚大大小小的桥梁相比,延寿桥似乎并没有特别之处:单孔石板桥,7米长,1.5米宽,青石桥面,没有护栏。沿着台阶上桥,脚下便是颇有岁月痕迹的两块青石板;桥旁的青植生长多年,枝蔓恒生,掩住部分桥梁。
然而桥下看,却不见河道——桥下是一条修整过的小渠,石块铺地,整齐干净。水流清浅,一路流过石块垒成的岸壁……
这便是梦栖小镇大师村旁,已成为村中景观一部分的延寿桥。在桥边不过几十米处,一个梦想栖息之地,正在建起。
延寿桥的当年,是什么样的?
在崇福社区居委会,56岁的何冬潮,从记忆中翻找出这座小桥曾经的模样。
良渚桥多,很多已经无法考证修建年代,延寿桥也不例外。何冬潮也只能从自己父辈的只言片语中推测,桥至少也是建于清朝,有百年历史:“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村里的人寿命也短,所以取名叫‘延寿桥’,取个吉利。”
寄托着村人美好愿望的延寿桥,建在了一条内河和良渚港的交汇处,一个叫邱家坞的村庄村口——这个村西面靠山,不便行走,剩下南北东三个方向,不论往哪里走,都要先经过这座桥。两块青石板,就此搭起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小路,一走就是上百年。
如今,延寿桥还在继续见证另一段历史的诞生——梦栖小镇项目。
这是一个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的项目。在设想中,项目一期将依托毛家漾、邱家坞、玉鸟流苏等人文景观,打造“一街一山一河”的设计产业布局,形成设计产业集聚区、设计创客创意区、设计人才生活区三大功能集聚产业,推动资源有效整合。
邱家坞,就是规划中的“大师村”——这个背山依水的小小村落,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批又一批高端设计人才,成为他们的生活家园。
延寿桥边曾经的农民房,被有设计感的洋房代替。不远处的粮仓,也已经改造成项目的一部分。环绕着邱家坞,还要打造设计创新研究院、国际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博物馆等设计创客创意区……
当年桥下的水泥船已渐行渐远。百年古桥静默地卧在梦栖小镇一角,静待即将到来的辉煌。
接下来,它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在新的时代继续自己的生命。
(原标题《兴隆、高明、登云……余杭这些名字 哪个在你家附近?》 新闻来源:余杭晨报 编辑:金子)
- 2025-10-21什么时候给孩子起名男生女生出生的好日子按
- 2025-10-21十四画的字有哪些起名十四笔画的字适合取名
- 2025-10-21上古怎样起名字古代文集的取名法
- 2025-10-21秦以起名字关于秦的好听的名字你还能想到哪
- 2025-10-21起名指南txt宝宝起名攻略介绍2019
- 2025-10-21田老师起名姓田给小孩子取名字曲意风华美妙
- 2025-10-21石材产品起名关于石材名字我有一点要说
- 2025-10-21汽配起名字假货最多的8种汽配第一名居然是
- 2025-10-21唐姓万字辈起名女孩唐姓赏析10个卓而不凡
- 2025-10-21任意起名宝宝起名借助谐音起个天造地设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