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辐花属

施姓起名益带什么字江南杏花春雨西施千古美

2025-10-21 来源:柚子资讯

江南杏花春雨 西施千古美名

说起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故事,说起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称霸中原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奋斗史,无论如何也不可不提到西施。对于勾践灭吴成就霸业,西施作为一个弱不禁风之女子,既无锦囊妙计、亦无赫赫战功,但却是勾践实施文种亡吴九术的一件重要工具,她被越国派往吴国,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不理朝政,以及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重大使命。终因吴国被越国所灭,西施也因此被后世赞誉为巾帼英雄、爱国女杰……

我在前几篇微文所说的吴越之争、苏州故事、灵岩山寺中,都提到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越女西施。对于这位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儿之一的西施,人们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尤其是西施家乡的古越之地,与西施有关的传说、古迹更是数不胜数、所在皆有。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今苏州城西有馆娃宫、一剑泾、玩月池、响屧廊、西施洞等遗迹。诸暨苎萝村有西子祠,田锡山撰联云:“决报吴心,成沼吴功,夫婿五湖舟,坐笑先机文种味;以倾国貌,洗辱国耻,女儿百世祀,若论配飨木兰宜。”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无人将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西施又名列四美之首。其实,这四位美女均未留下画家写真,到底美丽惊艳到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今人对四大美女的认知,全部来自于后世文人墨客的文字描写,或画家凭借想象所作之四美肖像。西施等名满天下,流芳百世的绝色美女,其实已经成为国人公认的一个符号,一个美艳的名牌,一个美丽漂亮的标的。

越诸暨苎萝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西子病心而颦,村东丑女见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富人见之,闭户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东施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此即东施效颦之典。西施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故有沉鱼之说,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践图复国,以吴王好色,乃用范蠡谋,徧访国中美色,得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乃献于吴王夫差。吴王嬖之,日事游乐而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终至国破身亡。吴既灭,勾践以西子为亡国尤物,浮西子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鸱夷,因其死西子有力焉,故沉西子以报(伍)子胥之忠。

历代文人学士喜作赞美之歌,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崔道融《西施滩》云:“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王维《西施咏》云:“艳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鱼玄机云:“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女神去相和。一双笑靥纔回首,十万精兵尽倒戈。”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卢挚《西施》云:“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提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长文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明姚绶诗云:“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无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西施传说

西施(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历史上和民间一般称之为西施,后人尊称为“西子“,她天生丽质、秀外慧中,有倾城倾国、闭月羞花之美貌,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相传连她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村之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春秋末期,施姓后裔生活在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浣纱溪畔,苎萝有东西二村。西施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西村,故名西施。西施出身贫寒,父卖柴母浣纱,西施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常浣纱之溪又称浣纱溪。苎罗山下临浣纱溪,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当年西施浣纱之处有一大方石,上镌“浣纱”二字,字体古朴、笔画苍劲,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因所处年代最早而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作战失利后,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第四术:“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国内寻访美女。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勘察美女,到苎萝村后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遂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情窦初开、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在苎萝山下见到西施、郑旦二人,将两人带回会稽。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越王于土城山建美女宫,用三年时间,教以歌舞礼仪步履,饰以罗绮,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而成。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歌舞俱佳、曲尽其妙的宫女,举手投足间,仪态万方、我见犹怜,待人接物,进退得体。越王给她制作豪华纤丽的宫装,使范蠡献西施与吴王。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吴王夫差得到佳丽姐妹花而大悦,被迷得神魂颠倒,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爱西施尤甚。又为西施在灵岩山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姑苏台、馆娃宫,春秋宿姑苏台,冬夏宿馆娃宫,整天与西施玩花赏月,鸣琴赋诗。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灵岩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让西施对泉水梳妆,他亲自为美人梳理秀发;又与西施泛舟采莲,或乘画船出游,或骑马打猎,沉湎女色,以姑苏台、馆娃宫为家,不理朝政,伍子胥求见也往往被拒之门外。惟善于阿谀奉承的太宰伯嚭常侍左右。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现今一些精于考证和想象的史学家用近现代的思维理念和价值标准,称西施为中国历史上的头号色情间谍。虽事出有因,未免过于苛责,无非还是沿袭了“红颜祸水”“女色误国”的传统观念。西施既然与夫差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对于吴国朝廷上下的军国大事,自然耳熟能详、无所不知,并伺机向越国传递她所得到的政治机密、军事情报。特别是她只要稍微吹一吹枕头风,用来挑拨吴国的君臣关系,尤其是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杀伤力比伯嚭说上一大堆的谗言谮语不知要大上多少倍,最终致使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杀。勾践大军能长驱直入抵达吴国都城,让夫差措手不及、无以应对,也与西施小姐把夫差迷得晕头转向、荒废军政不无关系。仅就此也可以说,西施是勾践灭吴的功臣之一。所以明代西施祠的楹联云:“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肯定了西施在越国灭吴中的功劳。

海外英语官网

体育时空杂志

匠心期刊

美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