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律起名破迷开悟侃烦恼一九一
美食笼络藏心机
笼与络本是羁绊牲口的用具,不知何故,笼络渐渐引伸为耍弄手段,拉拢别人的意思,蕴含微妙的贬义。
君临天下,亦难离人间烟火。为了和臣下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吃饭,或送好吃好喝的,只不过碍于高贵身份,将这种做法美其名曰“赐食”。
千百年来,君赐美食成为帝王笼络部下一种惯用之道,史称“帝王驭心术”。
吃喝设局
“饭局”,饭与局的组合,据说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文人之口。本意是请吃请喝,后来演绎为一种斗争谋略。请客吃饭是幌子,推杯换盏间玩弄心计才是真,于是,饭局成了圈套的代名词。
《元史》载,元太祖铁木真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部族内人丁稀少,势单力孤,又常受族人泰赤乌部落侵凌,太祖经常想联合其他部落,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当时,诸部之中,只有泰赤乌部地广人众,号称最强。同属他们一族的照烈部,与太祖的领地相距遙远。
有一次太祖外出打猎,偶然和照烈部打猎的人相遇,太祖对他们说:“今晚我们请客,你们有空吗?”
照烈部落头领说:“聚餐,我们当然愿意。但我的从人有400之多,因为未带干粮,我已叫其中的百余人回部落去了,剩下的人,正愁吃饭不知怎么解决呢?”
照烈人饥肠碌碌,太祖有意邀请他们做客,二者一拍即合。那天晚宴令照烈200余人酒足饭饱,心滿意足。
第二天围猎时,太祖故意让自己的部下将野兽驱赶到照烈人的合围圈内,以使他们捕到更多的猎物。
两件事使得照烈部的人很受感动。他们私下议论:“泰赤乌虽与我们是同族兄弟,但常常抢劫我们的车马,掠夺我们的粮食,实在没有领袖的风度。看来有领袖风度的,大概只有铁木真太子吧!”
这伙人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和想法告诉了他们的首领王律。王律部落常受泰赤乌的欺压,已经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联手塔海鲁率领所部前来归顺太祖,发誓杀死泰赤乌部的人,以示忠诚效力。
就这样,元太祖通过饭局的吃吃喝喝,替代了战场的刀光剑影,壮大了自己的阵营,共同抗御仇敌。
恩泽重臣
唐代皮日休说过一句经典的话:“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帝王美食驭心术认为,结交贤明的人,会使自己变得聪慧睿智;而常与愚蠢的人打交道,必会越来越沉沦昏庸,而自己却全然不知。
历史作证,向善的力量总能凝聚人心。
孔鲤,名鲤,字伯鱼,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史书称,“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典故说的是,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生下个儿子。孔子当是管理仓库的委吏,得到鲁昭公的赏识。当妻子临产前夕,孔子奏准回家探望。
鲁昭公闻悉孔子有后,派人送来一条鲜活大的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以国君亲自赐物为莫大荣幸,为了不忘天子恩泽,将其子取名为“孔鲤”。“伯鱼”一词,也被后世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据柳宗元在《龙成录》记述,唐太宗的左相魏征自谓平生无所嗜,并常常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进谏。
某天,唐太宗问侍臣:“有什么方法可使魏征动其情?”侍臣说,魏征喜食醋芹,每食之必称快。
第二天,太宗传魏征一起用膳,席间有醋芹三盘,魏征饭还未吃完,而醋芹吃得精光。太宗微笑说:“爱卿常说食无嗜好,可朕今天看你特别嗜好醋芹。”
醋芹,普通芹菜经过发酵之后,调以五味而成。
魏征自知失态,急忙起身拜谢。说:“臣的职责是为皇上、为天下百姓做事,谏议朝政,难免有张狂冒犯之嫌。醋芹是收敛之物,多吃有助于自律臣的言行举止,所以臣特别爱吃醋芹,理在于此。”
后来,唐太宗在宫中凡宴请魏征,必专赐醋芹一盘,以示恩宠。
唐代苑咸在《为李林甫谢腊回赐药等状》说到,唐玄宗曾让中使杨元新送河豚给宰相李林甫,让其在家中烹调尝鲜,李林甫受宠若惊,感恩不尽。
康熙帝赐食老臣是常事。“八宝豆腐”康熙久吃不厌,十分钟爱。他还请宫中名士将此肴的用料及烹饪方法整理成御方,每有近臣告老还乡,康熙帝都以此肴配方作为宫廷珍品赏赐给他,以示体恤臣属,也是对其一生操劳的褒奖。
尚书徐健庵、江苏巡抚宋牧仲曾获此殊荣。康熙帝给宋牧仲下的圣旨称:“朕有日用豆腐一品,巡抚是有年纪的人,可令御厨太监传授与巡抚厨子,为该抚后辈受用。”
不难看出,以上帝王赐食范围仅限于少数臣下,有幸享用者视为特别待遇。这种荣耀便会激励更多臣下建功立业,无形中彰显见贤思齐的积极效应。
雨露均沾
汉代至清代有些帝王,则将赐食扩大至更广范围,甚至惠及民众,让普天下的人都感念浩荡皇恩。
汉文帝在平息诸吕之乱后,由代王而被迎立为帝,即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赐女子每百户牛一头,酒十石,酺五日。即平时不得群饮,此时特许聚会宴请。
隋炀帝有赐食臣下以示恩宠的习惯。隋大业六年,吴郡(今苏州)官员向隋炀帝进贡14瓶鮸鱼干脍。一次宴会上,隋炀帝指着鮸鱼对群臣说,过去有个叫介象的魔术师曾在殿庭内钓得此鱼,那是假的,今之鮸鱼乃东海真鱼所作,来自数千里外,也是一时奇味。散席后,隋炀帝高兴地拿出所剩下的几盘鮸鱼干脍,赏赐给朝臣们。
清帝乾隆赐食的方式别具一格,喜爱举办宴会。赐宴名目繁多,如茶宴、大宴、千叟宴、除夕宴、功臣宴、宗室宴、宗亲宴、外藩宴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五十年,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粉饰太平,普降皇恩,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被邀请的70岁以上老人约有3000名。
乾隆六十一年,80多岁的乾隆帝又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计有5000人入席,摆宴席800张,仅火锅需用160只之多,列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火锅宴,被当时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借食拉拢
贵为帝王,赐食无不带有目的性,而受食者在承蒙皇恩的同时,也自然琢磨起皇上的良苦用心。
宋真宗为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认为只有封禅方可镇服四海,夸示异邦。
当时,宰相寇准已被排挤出朝,王旦坐上了相位。宋真宗担心王旦反对他这么干,副宰相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他不会阻拦。”
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扭转了看法。但宋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便把王旦召来宴饮,正当喝得高兴当儿,命人取出一瓮酒赐与王旦说:“捎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
王旦回家后打开酒瓮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里面盛的全是美珠!
从此,王旦自然也成了宋真宗封禅的支持者,宋真宗赴泰山封禅的闹剧得以顺利举行。
宋真宗以赐食为名,行笼络之实,已是老套路。遥想当年庆贺喜得贵子,请客待遇非同往常,“宫中出包子赐臣下,其中皆金珠也”。
真宗帝大办喜宴,以“金包子”赏赐心腹大臣,别出心裁,如此食贿真乃实惠也!
君赐美食,应站在历史角度辩证看待,别有用图者毕竟是少数,诸如齐景公“二桃杀三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等等,上下五千年,能见几回回?以偏概全,未免有失偏颇。
皇上宴请臣下,更多地是为了凝聚人心,消除猜忌,融洽情感,巩固忠诚。倘若一味往坏处想,岂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么?
- 2025-10-21沙发厂起名大全中源家居年报分析这家以出口
- 2025-10-21秋冬男孩起名10个出自唐诗中的名字矜贵风
- 2025-10-21社会实践小组起名广州南沙东涌镇寻觅您的专
- 2025-10-21微生物产品起名山西绿膳源古法酿酒晋味长
- 2025-10-21宋姓纪字辈起名实录德州市陵城区各村姓氏字
- 2025-10-21隼鸟起名只有日本敢想敢做小小的隼鸟2号却
- 2025-10-21卖扫把的店起名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一般只当
- 2025-10-21起名一定要看五行嘛吗给孩子起名字必须讲究
- 2025-10-21如起名论语起名孩子名字怎么取论语10则教
- 2025-10-21枪术起名古代十大名剑详解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