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路字怎么起名话说延津四延津城址和行政归
话说延津(四)
——延津城址和行政归属的变迁
轩辕祭酒
延津的官方之名份有会安镇、廪延邑、酸枣县、延州和延津县,其城址变化也有点复杂。具体说来,从今天地点来说,主要有三个地点:塔铺、延州和延津城关。
在这里,需要交待两点:1.行政机构名称与城址所在地并不一定非要完全一致。现在的小潭乡政府并不在小潭村而在大潭村,司寨乡政府不在前司寨村也不在后司寨村而在小屯村。延津历史上的行政名称与城址名称也是存在这种现象。2.改名称都有一个时间过程,比如改名十多年的“延津县初级中学”,人们还习惯性称“城关中学”。
根据史志资料,延津县行政机构名、三个治所名和行政归属情况具体如下(红字为治所地):(表格内容请在小窗口浏览)
小窗口滑动查看
朝代
塔铺时名
延州时名
延津时名
机构名
所属
备注
商
畿内
西周
会安
酸枣源
会安镇
卫
东周
会安
廪延
酸枣源
廪延邑
郑、晋
韩、魏
秦
廪延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东郡
康熙志:属三川
两汉
廪延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陈留
三国
延津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魏陈留
两晋
延津
酸枣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濮阳国
并入小黄(开封)
不久复置酸枣县
南北朝
酸枣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东郡
北魏时封丘并入酸枣,53年后又析出。西魏时酸枣并入南燕
隋
酸枣
酸枣城
廪延驿
酸枣县
荥阳部
开皇六年复置酸枣县
析酸枣南燕地置灵昌县
唐
塔店
酸枣城
史迥店
酸枣县
灵昌郡
析酸枣胙城地置守节县,4年后废
五代
塔店
酸枣城
史迥店
酸枣县
灵昌郡
北宋
塔铺
酸枣城
史迥店
延津县
开封府
金
塔铺
延州
史迥店
延州
开封府
县志:金泰和年间治所始由塔铺迁至延州
元
塔儿铺
延州
史迥店
延津县
南京路
泰定四年治迁通郭村,不久迁回史迥店
明
塔铺
延州
延津
延津县
开封府
成化十五年黄河南徙
清
塔铺
延州
延津
延津县
卫辉府
雍正五年胙城并入延津
民国
塔铺
延州
延津
延津县
四区
看起来有点复杂,如果分成三个时期,就简单了,前期延津县的城址一直在塔铺,中期在延州,后期至今一直在延津城关。这三个城的名称也随着朝代更替时有变化。
一、塔铺
塔铺的历史名称有会安镇、廪延、廪延津(简称延津)、酸枣。这个村子,在北魏梁武帝熙平二年(公元517)修了一座砖塔,“假佛力广大以镇之”,修塔的目的是为了镇压河妖。小说《林海雪原》中写土匪黑话里就有一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河妖就是河神,古书称河伯,他的形象是白马,很厉害,“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这匹马心情不好时鸣叫一声,黄河就会决口;在地上一奔跑,高山就会崩塌。延津滑县一带的河妖白马与欧洲骑士故事里英俊善良的白马王子相比,差别可太大了。
既为镇河妖白马之祸害,这座塔就叫做“白马塔”。不过,河妖好像并没有被镇住,塔还没有完工,黄河就决口了,建塔工程也因此中止,此后再没有修成。自北朝西魏时期被酸枣县被并入南燕县(隋开皇十八年改胙城县)后,塔铺就不再是县城了,唐朝中央在这里设立驿站,命名为“塔店”,后来降级为地方政府管辖的“铺”,元朝时儿化音传入中原,称“塔儿铺”,后为本地人又去儿化而复称“塔铺”。寺院于明嘉靖年间扩建过一次,留有《重修广唐寺塔记》碑一通。
(清康熙《延津县志》塔铺图)
解放后,塔铺设为公社,后来改为乡,2005年,撤销塔铺乡划归石婆固乡,2018年底设石婆固乡塔铺办事处,也许算是个“低半格”的乡级机构吧。
需要交待的是,塔铺和石婆固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塔铺以前叫廪延,就取名自石婆固东地一直延伸到南燕(今大庞固村)的虚廪空仓;塔铺是古酸枣县城,石婆固民国时曾叫酸枣镇,它东边就有酸枣阁,史书记载的酸枣山就是这个土岗也有可能;班固《汉书》载,西汉时“河决枣野”,决口处就在石婆固村东至位邱路一段。所以本县姓氏文化专家李平川先生以为,古酸枣县治就在石婆固,也许有一定道理。
二、延州
延州位于今延津县城西10公里、原阳县城北15公里,初始名叫“酸枣源”。是因为有一条河从这个村西边的黄河里分流出来,这条河名叫酸枣水(史书称酸水、酸渎),为保护河口安全,在此派人守护,渐成小城,故名酸枣源,后改称酸枣城。
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封丘和酸枣县并入南燕县,隋开皇六年(公元586),酸枣自南燕析出,复置酸枣县。起初打算在原城址西南20里建一座新县城,但不知何因没有完工,只建成了部分城墙,于是治所就设在了酸枣城,即现在的延州村。那没有建成的县治城墙附近,后来有流民居住,即现在延州东北的几个古墙村。
元朝初年的那场大风沙,埋没了延州城,所以现在的延州城下面,有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完整县城,这在考古学上叫“叠压关系文化层”,从这个意义上看,延州村文化地层对金元文化研究应该很有价值。
在延州村的西面的奡村北侧,黄河多次决口,河水冲蚀,沙泥淤积,再加上狂风流沙,古老繁华的延州城,饱经沧桑,城池废弛,市井萧条,变成了破败不堪的大村庄。清康熙七年,延州南街会首(民间会社的首领,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徐定国,率众修建土城及城楼,南面城门匾曰“古延州”,北面城门匾曰“乾恒”,东门匾曰“寅宾”,西面城门匾曰“大成阁”。
(民国《阳武县志》有延州集)
今日延州村属原阳县阳阿乡,在自然村里仍然显得规模很大,从村西头跑到东头,约10分钟车程,分为4个行政村,类似延津城四街居委会。一般的村子有一二十个姓就算复杂了,延州村居然有100多个姓氏。2010年开始的新农村运动中,原阳县启动延州社区建设,总规划590亩,规划户数1556户,计划将延州4村和附近的韩庄等共计6个村庄全部搬入这个巨大的社区里, 9年过去了,延州村民绝大部分仍居住在延东、延西、延南、延北四个古村中。
三、现在的延津城
现在的延津县城,历史上是连接开封和卫辉的一个驿站,自秦朝设立邮驿制,整修驰道(相当于今天的国道),一直延续。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服务区,不过有很多官制规定。
(明朝的驿站通行证)
古驿站主要有店和铺两种,大一点的叫店或驿,如驻马店市也叫驿城,由中央政府设立,一般有卖东西的商店,商店为私营,史迥店可能就是一个名叫史迥的商人在驿站旁边开了一个不太小的购物店而得名;铺则会小一点,不提供购物,只提供简单的食宿,铺归地方领导,负责公文信函传递,一般十里至二十五里设一铺,如十里铺。
延津县1272年自延州迁到史迥店后,至少30年没有城墙,直到大德年间才修筑了土城墙,明洪武十年(1377)加固一次,周围七里三十步。明正德四年知县韩贯将城墙增高为三丈五尺,墙宽一丈,城外挖两丈深的护城河,“植柳万余株,藏风聚气”。明万历二十六年知县刘文会申请,各级官员捐银四千一百两,改修砖城。清康熙四十一年知县余心孺捐俸补修。城门四座,东迎春、西宜秋、南迎薰、北拱辰。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吏部尚书李戴率李氏家族和东街士大夫捐金重修。四面城外建有瓮城四座,瓮城就是在城门外口加筑的小城。据清康熙县志记载,“明末逆闯之变,天中屠戮殆尽,延孔道孤城,相戒不入”, 明末农民军打到延津的时候,附近的县城全部被攻陷,唯独没有攻打延津县城,也许就是这些瓮城起到了震摄作用。
(瓮城,图片来自网络)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延津的城址还有一个地方——通郭村。据清朝和国朝《县志》载,元泰定四年(1327),由于大水,延津县城被淹,灶底生蛙,政府官员在办公室里每日与鱼虾为伴,只好迁往城西10里的通郭村。不久,水退,回迁史迥店,一直延续至今。
“话说延津”行文至此,希望对地方文化有兴趣的读者对延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 2025-10-21如何给执照起名字大全商标怎么起名好通过四
- 2025-10-21泰迪狗起名字好听可爱宠物泰迪名字大全可爱
- 2025-10-21蛙起名好玩中国方言中的青蛙你知道多少
- 2025-10-21陶氏起名女孩这些温柔阳光的男孩名字眼里藏
- 2025-10-21属牛人姓杨男孩起名杨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海
- 2025-10-21美容院起名男士美容院取什么名字好高端大气
- 2025-10-21王者起名姜子牙王者荣耀中路的混子叫姜子牙
- 2025-10-21起名字女孩嘉给女宝宝取名字沁人心脾的女孩
- 2025-10-21孙和吴起名历朝历代帝王简介三国吴孙皓
- 2025-10-21谦卑起名龙宝宝起名谦卑有礼气质出众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