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西园里养狗的好处汪星人9000年的驯化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人类对狗却不够忠诚。狗对人不离不弃,人对狗却生杀予夺全由心情。现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动物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爱狗之人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狗肉节、狗肉餐馆也开得越来越红火,完全走上了两个极端。那么,已经被驯养近9000年的狗,在古代又是遭受着怎样的待遇呢?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陶狗
从以狗陪葬到为狗建墓商王朝时期盛行陪葬制度,以活人人殉为主,也实行马殉和狗殉,狗属于陪葬品。在建筑基址、墓葬和祭祀坑里都能看到狗殉葬的情形,建筑基址的狗殉葬可能是镇宅或者狗死后埋葬;墓葬里的狗殉葬一定程度上充当墓主人警卫的角色,发挥着后来镇墓兽的作用,防止邪恶靠近主人;而商人信鬼,祭祀坑里的狗殉葬属于献给上苍的牺牲,能够起到沟通神明的功能。总之,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生前所爱死后相随,狗在生前看家护院,死后也守卫主人。到周代逐渐废除人殉制度,以俑作为替代品,狗殉的现象也随之减少。在西周的墓葬中,用狗陪葬的情况就已经不多了。
商代玉狗
到战国秦汉时期,狗越来越被重视,出现了为狗建墓的情况。西安地区的考古工作者在对阎良区的栎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就发现了一座狗的墓葬。栎阳城是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都城所在,也是三秦之一塞王司马歇的都城,刘邦也曾一度以它作为都城。能够埋葬在这个地方,墓葬里的狗显然不普通,很有可能是公家的狗。而且这座狗墓极尽奢华,属独立墓葬,还有31个陪葬陶俑,作为这只狗死后所享受的尊荣,活生生上演了一出汉代版的“人不如狗系列”。
栎阳城遗址介绍
扬州寻狗事件与汉灵帝的萌宠除了狗墓葬,最近的考古发现还记录了发生在汉代广陵国境内的一起寻狗事件。
侍中臣遂伏地再拜言大王足下。臣遂所养牡狗名曰麋,昨日亡,求未得。□□□□伏地再拜以闻。麋常闻雷走,去之城外,雷止还。昨日去不还。五年十月己卯,中谒者义奏。出闾门(M1.66-12正)□□□□朔己卯,侍中遂写下狗官(M1.66-12背)
内容讲的是,一位名叫“遂”的养狗人,养了一条公狗叫“麋”。“麋”每次听到打雷声就往城外跑,雷声停了就主动回家,但是有一天跑出城门后没有回来,“遂”于是请求当时的“大王”也就是广陵王刘胥调查此事。
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遂”的家人出城,看到一名男子牵着“麋”,抓着他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名叫“周吴人”的人骗走了“麋”,之后转给他的。
堂堂的广陵王当然不会亲自去寻狗,“遂”是请愿希望他派“狗官”去查找“麋”的去向。这个“狗官”自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贪官污吏,而是在官府里负责养狗的官员,与孙悟空的“弼马温”是同一类角色。我们可以看到“麋”虽然是由“遂”来养,但是它可能已经在政府备了案,才会如此的兴师动众。
这还只是地方上的狗享受到的待遇,中央宫廷里的狗因为主人的权势才真是无法无天。《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
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
汉代进贤冠
汉灵帝是以贪玩享乐出名的皇帝,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在宫里面开办市场进行商品交易,让妃嫔宫女太监模拟各类角色和场景,营造盗窃争斗的景象。还在西园玩狗,让狗穿衣戴帽,像儒生官员一样头戴进贤冠,腰间佩戴绶带,一幅萌宠的模样。相传汉灵帝的老祖宗刘邦在刚进入咸阳的时候:
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说明在秦代的宫廷里也豢养了一些珍贵的名狗,或许也是萌宠的打扮,惹人喜欢,让刘邦舍不得放手。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爱宠
狗生的另一面,社会上的屠狗风尚汉代的狗也不都是生前死后过着光鲜的生活,这与主人的地位直接相关。大多数狗的生活只能算是凄凄惨惨。根据学者们研究,战国晚期开始流行一种“傑狗”的仪式,人们普遍认为在春天杀狗能压制阴潮湿气以及瘟疫的兴起,这与阴阳五行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这种现象之外,还有一类以杀狗为生的角色,也就是“狗屠”,这里面最有名的非高渐离好友狗屠和樊哙莫属。这两人屠狗的事迹反倒成就了他们的传奇人生。
《战国策》里面记载了荆轲和高渐离相遇相知的经过,狗屠也参与其中。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与狗屠、高渐离三人惺惺相惜,每日在燕国集市上酣畅淋漓地饮酒唱歌。后来荆轲和高渐离都刺杀秦始皇失败而死,留下了慷慨悲歌的燕赵壮士形象,活下来的只有不知道姓名的屠狗者,他成为燕赵感慨悲歌之士的幸存者和延续这种精神的人,历代都有不少诗人希望能找寻到屠狗者。诗人黄遵宪在近代国家危机存亡之际写道:
慷慨悲歌士,相传燕赵多。我来仍失志,走问近如何。到处寻屠狗,初番见橐驼。龙泉腰下剑,一看一摩挲。
高渐离击筑
另一位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屠狗者樊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清晰地记载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樊哙在沛县生活的时候就是一个屠狗者的身份,但是他后来却大有作为,在鸿门宴上能说出一番豪言: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他劝阻刘邦知进退,认清形势的严峻,不用太拘泥于礼节,不可谓不识大体,与我们印象中鲁莽的武夫、屠夫形象判若两人。
不管是燕国的狗屠,还是楚国的樊哙,都说明在战国秦汉时期,社会层面上存在着不少杀狗的现象,而且这些人不仅没有受到社会的谴责,反倒获得了不少荣耀,这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所决定的。
戴帽子的汪星人
参考资料:
张朝阳、闫璘:《秦汉时代的狗——以扬州新出土西汉寻狗案为中心》,《史林》2018年第2期。
刘丁辉:《商代狗殉习俗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 2025-05-13养什么狗适合陪新手玩适合新手养的狗狗
- 2025-05-13十堰养狗的交流群有吗十堰狗狗萌宠团为文明
- 2025-05-13孩子在家里养猫孙子莫名发烧原是爷爷爱养猫
- 2025-05-13冬天养猫夏天养猫好吗为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
- 2025-05-13收养猫咪德惠吉林一女子将男婴扔到草丛被采
- 2025-05-13养猫乱人心神思虑过多最耗气血
- 2025-05-13主人养狗闻不出来狗狗闻尿液要阻止吗资深训
- 2025-05-06村墅家新中式装修设计15套新中式豪宅村里
- 2025-05-062017家庭装修类节目做了6季的梦想改造
- 2025-05-06环保材料装修家环保装修材料有哪些这三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