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巫山黄耆

生活小常识老年人穿针引线92岁高龄的老父

2024-05-06 来源:柚子资讯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供图:受访者

“我家客厅墙上贴了‘诚信、关爱、勤俭、奉献、知足’几个大字,这是我家的家风,希望这个家风能够代代相传。”9月17日,郴州市安仁县实验学校教师唐白良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如今,这个简短的10字家风已成为唐白良一家做人的准则。2017年,他的家风故事还获得了首届世界家风大会优秀家风故事奖。

2019年,唐白良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看着父亲的各项奖状长大

“我是看着父亲的‘积极分子’‘先进个人’‘模范党员’‘红旗总务’等各式各样的奖状与标识长大的。”9月17日,唐白良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回忆,他的父亲作为教师,周末、寒暑假都经常往学校跑,在他当上教师后,父亲也叮嘱他,要把时间多多放在工作上。

父母的教育是奠定好家风的基石,对于年幼时的唐白良来说,父亲唐彦文和母亲尹清秀的言传身教,让他更能理解什么才是做人应有的品格。

唐白良小的时候,物资依然匮乏,父亲倡导节俭,买回了一个大约能装得下七八斤米的小坛子,母亲每次做饭时,都会抓出一把米放入小坛子。“这样每个月我家都可以省一坛子米,每逢别人家没米下锅时,母亲就把这些米拿给人家,过后,人家能还的就还,不能还的父母也从不计较。”

“有一次,父亲到集市上买糠皮喂猪,谁知道少带了一分钱,便和卖糠人约定,三天后来赶集时再还上。”三天后,父亲按时去还钱,却找不到卖糠人了,他在集市里找了一遍又一遍,依然没有找到。有人劝他:“不就是一分钱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估计人家早就忘了。”

“父亲说,约好的要还人家钱,就一定要还上。”唐白良回忆,为了还这一分钱,父亲赶了好几场集,终于找到了卖糠人,把那欠下的一分钱还上了。

时光流逝四十余年,这件往事依旧在唐白良的记忆里亮洁如新:“父亲身体力行,告诉我做人得诚实守信。”

如今,父亲唐彦文已经92岁高龄了,“视力比我们都好,还能穿针引线呢!”唐白良说,退休后的父亲依然闲不住,开始几年自己掏钱买书买笔并腾出自家的房屋为农民子弟办夜校,还给人家禽畜治病,为人家下地耕田,帮人家驱鼠堵洞,事无巨细,有求必应,邻里有老人生病了,他也常去照拂。

更让人吃惊的是,唐彦文能够高抬腿至头部。这对一个92岁的老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

而在10多年前,老人还曾经大病一场,曾有人建议家属放弃治疗。大病后,老人更加珍惜生活,远离一切不良嗜好,每天按时作息,科学锻炼。下面两图为老人平时的锻炼方法,简单易行。

给儿子的成人礼,是带他去献血

在唐白良心目中,父母是很伟大的,“他们与人为善,讲究奉献,我一直想像他们一样,能够帮助别人”。

自2000年起,唐白良开始无偿献血,坚持了19年,个人无偿献血量近4万毫升。

为了打破人们“献血对身体有害”的偏见,2013年暑假,他和五个骑友一起,沿着青藏公路骑行,穿越可可西里,攀越昆仑山、唐古拉山,12天骑行1155公里到拉萨。唐白良说:“我就是要通过骑行告诉大家,骑行青藏线需要强健的体魄;而作为一个无偿献血者,我的体魄是非常强健的。”

在他的影响下,包括他老婆和孩子在内的100多人也加入了献血行列。儿子唐同非成年那天,唐白良给他的成人礼就是带着他去献血。

后来,唐白良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个人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星级奖等多项荣誉。同时,他还是教育公益志愿者、关爱老兵志愿者、国家禁毒志愿者。

唐白良的妻子谭景秋除了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还和他一起做公益。他们作为教育公益志愿者,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进村入户调查、登记、上报贫困学子,并联系爱心人士进行资助。十几年来,他们帮助40多名贫困学子继续自己的学业。

如今,92岁的唐彦文、57岁的唐白良、23岁的唐同非三代人都登记成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者。

“我参加公益活动时,老父亲也常常跟着我一起去,可以说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了。”唐白良笑着说。

2017年,唐白良被评为“感动中国·感动湖南”人物。“这么多荣誉,有父母的影响,也有妻子的支持,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他们的一半。”

编辑:依依

赣商官网

自动化应用投稿

今商圈杂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