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蜜蜂花属

明代智囊选录上智部文彦博全文及翻译注释

2024-01-24 来源:柚子资讯

明代《智囊(选录) 》:上智部·文彦博 全文及翻译注释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上智部·文彦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落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评译

怒气就像是火,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会自然熄灭。处置适当可以消弭祸乱,可以平息战争。

苏轼任密州通判时,有盗窃发生却没有捕获盗贼。安抚使派三班使臣率领强悍士卒数十人,入境来捉捕盗贼。那些士卒凶暴放肆,用禁制的物品来诬陷一个百姓,强行进入他家争斗,最后杀了人,犯事后畏罪逃逸。老百姓向苏轼控诉,苏轼丢下诉状不去看它,说:“事情不可能到这种地步。”那些杀人的士卒听到这话,便放下心来。之后,苏轼才慢慢派人把他们捉来处死。遇事就需要这种镇定的力量,然而如果见识不够,力量也就不足。

注释

①文潞公:即文彦博,封潞国公。

②谇语:牢骚话。

③密郡:即密州,今山东诸城。

电脑校园期刊官网

科技与创新杂志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