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后考生是如何查成绩的
古代科举之后,考生是如何查成绩的?
古代科举之后,考生是如何查成绩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科举在明清时期,是最为完善,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这三个等级的科举考试,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只有过了当前一关,才能通往下一关,因此三个考试,每一个都十分重要,牵动着考生的心。
乡试有三场,分别在八月九日、八月十二日以及八月十五日,因为是在秋天,所以也叫秋闱,虽然乡试是第一关,但并不能小看这一关,过了这一关,就是举人,举人在古代身份可不低,有许多特殊的权限,并且还拥有了做官的资格,明朝的海瑞就是举人出身,后官职南京吏部右侍郎,我们还曾学过一篇《范进中举》,由此也可见乡试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因此,他们对乡试的成绩也是尤为关注的。
每个地区,录取的举人都有一定名额,考官根据文章的好坏,评定名次,之后记录名字,录取到了一定的人数之后,就将名字按名次写在榜上,贴在贡院(科举考场)的墙上,因为放榜之日,正直桂花开放时节,香气弥漫,因此此榜又称为桂榜。
在唐朝时期,民风开放,读书人也比较豪放,到了放榜时刻,就聚拢在贡院外头,争先恐后挤过去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曾有人不顾贡院墙上的遍布的荆棘,直接爬过去把榜单撕了下来。到了明清时期,读书人多多少少有些假正经,即使内心很关心成绩,但是也不会一窝蜂的挤在贡院外头,大部分都是让自己的书僮小厮等放榜,一旦发现自己少爷的名字,这些书僮就会连忙奔回家中报喜。
因为乡试跟放榜隔着一些时日,一些周边县、府赶来的考生,没有钱租房住宾馆,考完就回家了,因此除了张榜之外,科举的主办官员还会派小吏去考生家报喜,《范进中举》就有这一情节:“范进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了进来…快去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不要以为这些报喜的小吏很辛苦,其实他们很乐意做这种事,因为举人的身份,比这些小吏尊贵多了,他们上门报喜,一来能够这些举人拉上一层关系,而且,还能得到考生家人给的“喜钱”。这样说来,科举考生根本不用自己查成绩,在家里等消息就行了。
因为,放榜一般用的都是黄色的大纸,古人便将它称为金榜,如果高中,则是“金榜题名”,乡试和会试的放榜都差不多,殿试,则是皇帝排定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几十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几十至一百多位,赐同进士出身,能够获得进士的身份,便是鱼跃龙门了。
- 2025-07-03老人饮食宜清淡软烂细嚼慢咽有利消化
- 2025-07-03加味八珍汤的成分有哪些带你了解加味八珍汤
- 2025-07-03多吃粗粮清除血管垃圾
- 2025-07-03怀孕后准妈妈不可洗热水澡
- 2025-07-03九个防病小窍门让你健康过寒冬
- 2025-07-03活血化瘀汤药有哪些活血化瘀汤药的副作用
- 2025-07-03持续发烧怎么办退烧的小妙招有哪些
- 2025-07-03常做七件事情为你的健康加分
- 2025-07-03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有哪些肩锁关节脱位的
- 2025-06-27兰考艺术饰家装修公司千顷澄碧的时代绘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