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疗的利与弊
心律失常药疗的“利与弊”
医学院德高望重的周教授两月前由于疲劳出现心悸,检查后发现有阵发性房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可周教授发现药物一旦停用,症状立即出现。就医时有些医生建议他做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而另一些医生建议他终身药物治疗。面对手术的风险和药物治疗不可预知的后果,周教授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针对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蓬勃兴起。但就我国而言,每年能采用介入手段根治的心律失常患者总数大约在数万人,而实际患病人数远远超过此数。大多数患者仍然需要用一种或数种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药物实际上还是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用于第一次心律失常发作的终止及控制。介入治疗的前后使用药物,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估计我国现有患病人数达1000万。根据2006年5月欧洲房颤会议估计,到2050年,在房颤病人中,≥75岁者将占2/3。对这类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成功率较低。2006年美国房颤指南和2007年欧美心律失常学会导管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房颤指南,都明确提到对有症状的房颤,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或永久性,首选的治疗策略是抗血栓治疗加上药物控制心室率。对有症状的房颤,至少使用一个Ⅰ类或Ⅲ类抗心律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由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基本或首选的治疗方式。
每枚硬币都有另一面
1914年人们在应用奎宁治疗疟疾的过程中,意外地治愈了患者的房颤。随之其有效成分奎尼丁于1918年面世,被正式用于房颤的复律。可以说,人类认识心律失常药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使用的初期,人们对于这类药物的前景充满了希望,直到美国大规模研究结果面世后,人们才发现原来每枚硬币都有另一面: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但却增加了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 上一篇:想要宫颈健康改掉久坐的坏习惯
- 下一篇:女性补血不可错过的六种食物
- 2025-10-22单身养什么狗好养男人最爱养的7种狗不仅霸
- 2025-10-22新生儿怎么样养听话的狗按这5点来训练轻松
- 2025-10-22龙景花园七区里养狗多吗闹心赤峰一女子睡梦
- 2025-10-22南充想养猫猫南充这家喔喔猫舍的网店你知道
- 2025-10-22家里养什么狗好呢国内8种超多人养的网红狗
- 2025-10-22养狗还是养机器狗好你是适合养猫还是养狗
- 2025-10-22北京凉台如何养猫饲养猫咪一定要封阳台或安
- 2025-10-22养鸽子养狗顺口溜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
- 2025-10-22家长为啥不让养猫父母那一辈为什么会对养猫
- 2025-10-22读书养猫的好处养猫的这7个好处足以让你说